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明刀明枪地查,现在时机不对,阻力也太大。但是,有些道理,是可以讲的。有些风向,是可以引导的。”
钟小艾眼睛微微一亮:“哥,你的意思是?”
“我最近在筹备一个内部的高端学术论坛,主题是‘新时期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与法治保障’。”钟小山不紧不慢地说,“邀请了京内外一些在法学、政治学、经济学领域有独立见解的知名学者。论坛是闭门的,鼓励畅所欲言。”
钟小艾立刻明白了兄长的用意。这种高层次的学术论坛,其讨论内容和形成的观点,往往会被整理成内参,送达相当级别的领导案头。它不针对具体的人和事,而是从理论、趋势、问题的角度进行探讨,但其指向性,圈内人自然心知肚明。
“这是个好机会!”钟小艾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振奋,“完全可以请几位老师,重点谈一谈在法治框架下,如何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如何制约权力滥用、如何避免‘稳定’成为拒绝深化改革借口的问题。还有,干部队伍建设中,如何破除‘圈子文化’,真正实现能上能下……”
钟小山赞许地点了点头:“思路是对的。不过,尺度要把握好。我们不是要去扳倒谁,那是组织纪律部门的事情。我们是从学术角度,探讨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地方治理模式,为更高层面的决策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不同的视角。”
他的话说的滴水不漏,但钟小艾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这就是京城圈子里的玩法,不同于汉东那种短兵相接的白刃战,这里的博弈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舆论战和话语权争夺战。目的不是立刻见效,而是在高层的思想层面埋下钉子,潜移默化地影响决策氛围。
“我认识社科院法学所的几位年轻骨干,思想很活跃,对地方司法地方化、行政权力边界这些问题很有研究。”钟小艾开始积极思考合适的人选,“还有党校的两位教授,一直关注干部选拔机制改革……”
“人选你帮我斟酌一下,要专业过硬,有真知灼见,而不是只会唱赞歌的。”钟小山叮嘱道,“论坛的基调,必须是建设性的、专业的。我们要呈现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学术担当,而不是个人情绪的宣泄。”
“我明白。”钟小艾郑重地点了点头。她感到一股久违的力量重新回到身体里。虽然不能亲临一线,但她可以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用自己的方式,为丈夫讨还一个公道,向汉东那个固若金汤的堡垒,发出来自京城的声音。
“亮平知道吗?”钟小山问了一句。
钟小艾摇了摇头:“还没跟他说。他那个脾气……还是先别让他知道为好,等有点眉目再说吧。”她了解侯亮平,让他知道家人用这种方式在背后运作,以他的骄傲,未必会接受,甚至可能产生抵触情绪。
钟小山表示理解:“也好。你多开导开导他,汉东的经历,对他来说是一次挫折,但也未必不是一次深刻的历练。人生的路还长。”
兄妹二人又聊了些家常,钟小山便起身告辞了,他还要去参加另一个会议。
送走兄长,钟小艾重新坐回藤椅,心情与刚才已截然不同。阳光依旧明媚,但她眼中却燃起了一簇冷静的火焰。她拿出手机,开始翻找通讯录,脑海中飞速盘算着邀请名单和可能讨论的议题方向。
她知道,这将是一场漫长的、需要极大耐心的较量。祁同伟和高育良在汉东根基深厚,绝非一次论坛、几篇内参就能动摇。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是表明一种态度,是播下一颗种子。她要让那些人知道,京城的目光,从未离开过汉东。有些规则,不容亵渎;有些界限,不容逾越。
她抬起头,望向南方天空的方向,目光似乎要穿透千山万水,直抵那片阴雨连绵的土地。她在心里轻轻地说,也像是在对远方的敌人宣告:
“游戏,还没有结束。只不过,换了一种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