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分歧出现(2 / 2)

这显然是一种和稀泥的折中方案。

但祁同伟立刻反驳道:“省长,现在的情况是,一边是火,一边是油。派工作组下去对话,在群众看来,可能就是政府软弱的信号,可能会助长他们的气势,提出更多不切实际的要求!必须先灭火,把场面控制住,把带头闹事的揪出来,才能谈其他!秩序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

他的态度异常强硬,几乎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

高育良的脸色有些难看了。祁同伟的直言反驳,让会议的气氛更加紧张。他试图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同伟同志,我理解你维护秩序的决心。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就是群众路线。我们不能把群众当成防范和打击的对象。越是复杂的矛盾,越需要耐心和智慧……”

“高书记!”祁同伟打断了他,语气虽然依旧保持着对一把手的尊敬,但内容却毫不退让,“现在的群众,不是战争年代的群众了。信息发达,想法多元,更容易被煽动。我们不能书生意气!清湖县的事情,如果我们手软,明天就可能在其他地方出现第二个、第三个清湖县!到时候,我们就被动了!必须杀一儆百,以儆效尤!让所有人都看到,维护稳定是条不可触碰的红线!”

“杀一儆百”四个字,像重锤一样敲在几位常委的心上。高育良的眉头锁得更紧了,他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

这时,一向很少在这类具体事务上率先表态的田国富,突然开口了:“我赞同同伟同志的意见。当前局面,控制风险是第一位的。群体性事件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必须把维护秩序放在首位。在秩序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再谈其他。”

田国富的表态,分量很重。他代表着纪检系统的态度,他的支持,让祁同伟的方案获得了关键一票。

紧接着,分管政法的副书记、省军区政委等几位常委,也陆续发言,虽然措辞不同,但核心意思都倾向于支持祁同伟的强硬处置方案。他们认为,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局,不能有任何闪失。

高育良孤立了。他倡导的“疏导”、“对话”理念,在现实可能发生的“失控”风险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大多数常委出于对“稳定”的绝对维护,选择了看似更保险、更直接的祁同伟方案。

高育良看着会场一边倒的态势,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他知道,自己无法,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强行否决多数人的意见,尤其是当这个意见打着“维护稳定”的旗号时。

他沉默了片刻,最终,艰难地做出了妥协:“好吧。既然多数同志认为当务之急是控制局面,那就按照同伟同志的意见,以公安力量为主,尽快平息事态。但是,”他加重了语气,目光扫过祁同伟和田国富,“我必须强调两点:第一,使用警力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绝对不能再引发新的冲突,更不能造成人员伤亡!第二,事态平息后,工作组要立刻进驻,妥善处理后续问题,给群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这已经是他能争取到的最大的“但是”了。

祁同伟点了点头,语气缓和了一些:“高书记放心,公安队伍有严格的纪律,会把握好尺度。我们的目的是恢复秩序,不是制造矛盾。后续工作,也一定会妥善安排。”

会议很快形成了决议:成立清湖县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由祁同伟担任总指挥,全权负责现场处置工作,要求尽快依法、稳妥平息事态。

散会后,常委们陆续离开会议室。高育良坐在原位,没有动。他看着祁同伟快步离开、边走边用手机下达指令的背影,心中那份疑虑和不安,如同窗外的阴云,越来越浓重。

祁同伟的方案或许能最快地“摆平”这件事,但那种纯粹依靠强力压制下去的矛盾,真的消失了吗?还是只是被暂时埋在了更深的地方,等待着下一次更猛烈的爆发?

高育良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觉到,他和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这位得力干将,在治理汉东这艘大船的航向上,出现了根本性的分歧。而这一次,掌控着“枪杆子”的祁同伟,显然已经拥有了比他更大的话语权。

分歧,已然初现。而这仅仅是开始。高育良预感到,未来类似的碰撞,恐怕只会更多。他拿起那份《大道之行》的清样,感觉分量格外沉重。书中的理想图景,与眼前现实的差距,竟是如此巨大。他长长地、无声地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