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权力的平稳交接(1 / 2)

北京的决议如同一声发令枪,汉东省庞大的权力机器立刻按照既定的程序高速且精密地运转起来。没有一丝一毫的耽搁,更没有出现任何预想中的波折,一切都在一种近乎刻板的规范与平静中推进,彰显着组织体系强大的惯性和控制力。权力的交接,像一场经过无数次彩排的盛大仪式,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不容有失。

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的通知迅速下达,时间就定在决议抵达后的第二天上午。地点是省委礼堂——这个象征着汉东最高权力意志的场所。与会的,是全省各地市、各厅局、各条战线的核心负责人,黑压压坐满了整个礼堂。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每个人都正襟危坐,表情严肃,目光聚焦于主席台那排空着的座位,心中波澜起伏,等待着亲眼见证一个时代的更迭。

一、 会场内外:无声的博弈与秩序的彰显

大会开始前半小时,省委礼堂贵宾休息室内,气氛微妙。中央组织部的领导已然抵达,正与沙瑞金、高育良进行着简短而正式的交谈。气氛礼貌而疏离,说的都是冠冕堂皇的官话,关于汉东的工作,关于中央的考虑,关于未来的期望。沙瑞金面带微笑,应对得体,仿佛即将离任的不是他自己。高育良则表现得格外谦逊,微微侧身听着部领导的指示,不时点头,言辞间充满了对中央决定的坚决拥护和对沙瑞金工作的尊重。

休息室外,走廊上,工作人员脚步轻快,神情紧张,确保着茶水、座次、音响等万无一失。祁同伟作为公安厅长,亲自在会场内外巡视了一圈,检查安保措施。他穿着笔挺的警服,肩上的警徽在灯光下闪耀,所到之处,工作人员无不更加挺直腰板。他与几位提前到会的、明显属于“自己人”的市委书记交换了眼神,那眼神中传递着无需言说的默契与胜利的确认。他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告:新的秩序,将由他来负责守护。

与会干部们陆续入场,熟识的人之间用眼神和极低的耳语交流着。

“看到没,祁厅长亲自督阵,这架势……”

“尘埃落定了,以后啊,得紧紧跟上步伐。”

“沙书记这一走,不知道会不会……”

“慎言!看台上。”

所有的窃窃私语在主席台侧门打开、中央领导和省里主要领导人鱼贯而入的瞬间,彻底消失。整个礼堂鸦雀无声,只剩下相机快门密集的“咔嚓”声。

二、 正式宣布:一锤定音与历史时刻

大会由省委秘书长主持。流程简洁而高效。中央组织部的领导首先宣读了中央的决定文件,洪亮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礼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不容置疑。

“……沙瑞金同志不再担任汉东省委委员、常委、书记职务,另有任用。”

“……高育良同志任汉东省委委员、常委、书记。”

当高育良的名字被念出,与省委书记这个汉东最高职位联系在一起时,台下出现了瞬间极其轻微的骚动,那是几百人同时调整坐姿或控制呼吸所汇聚成的声浪,随即又迅速归于更深的寂静。无数道目光投向了坐在主席台正中的高育良,那目光中充满了审视、期待、敬畏,以及重新站队前的谨慎衡量。

宣读完毕,组织部领导发表了讲话。他再次强调了中央对汉东工作的肯定,阐述了这次调整是从汉东工作大局和领导班子建设实际出发,经过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后作出的决定。他对沙瑞金同志在汉东的工作给予了评价,称其“为汉东的改革发展稳定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也对高育良同志提出了殷切希望,要求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定精神上来,全力支持高育良同志的工作,团结一心,共同维护汉东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讲话四平八稳,滴水不漏,为这次权力交接定下了“平稳、顺利、和谐”的总基调。

三、 沙瑞金的告别:风度与遗憾

接下来,是沙瑞金的离任发言。他走到发言席前,没有拿稿子,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台下很多面孔,他曾熟悉,曾一起部署工作,也曾有过争执。此刻,都成了过往。

“我坚决拥护、完全服从中央的决定。”沙瑞金开口,声音沉稳,听不出丝毫情绪波动,“衷心感谢党中央的信任,感谢汉东的干部群众在我工作期间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他简要回顾了自己在汉东的工作,用了“一段难忘的经历”、“宝贵的锻炼”这样的词汇。他谈到汉东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对自己,则只用“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笔带过。他没有提及任何具体的改革举措,更没有表露任何未竟的遗憾,展现出了极高的政治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