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陈岩石的“醒悟”(2 / 2)

“没有没有,再忙,您来了我也得休息一下,陪您说说话。”沙瑞金笑容温和,亲自给陈岩石倒上茶。

简单的寒暄过后,陈岩石看着沙瑞金,直接切入了主题,他的语气里带着真诚的困惑,而不是质问:“瑞金书记,我今天来,也没别的事。就是心里有个疙瘩,憋得慌,想跟你聊聊。”

沙瑞金神色一正:“陈老,您请讲。”

陈岩石叹了口气,眉头拧成了疙瘩:“我最近啊,听到一些议论。说那个叫林志为的年轻干部,被审查了。原因是他干事太猛,破坏了规矩?”

沙瑞金的目光微微闪动了一下,端起茶杯,没有立即回答。

陈岩石继续说着,语气愈发困惑:“瑞金啊,我是个老家伙,思想可能跟不上趟了。但我总觉得不对劲。咱们当年打仗、搞建设,哪能事事都按部就班?不都得有点闯劲,有点打破常规的精神吗?怎么到了现在,这种有闯劲、能干事的干部,反而容易出错了呢?我听说,现在……这风气不对头啊!”

陈岩石的声音不高,但每一个字都像锤子一样敲在沙瑞金的心上。老人那双经历过烽火岁月、清澈而带着忧虑的眼睛,直直地看着沙瑞金,等待着一个答案。

沙瑞金放下茶杯,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和愧疚。他看着眼前这位一生正直、对党的事业充满赤诚的老人,真想把自己面临的困境、承受的压力、对手的狠辣算计,全都倒出来。他想告诉陈老,林志为确实有错,但错不至此;他想说这不是简单的违规问题,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围剿;他想倾诉自己“断腕”时的无奈和痛苦。

但是,他不能。他是省委书记,他必须维护班子的团结,必须顾全大局,有些苦水,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咽。他更不能在一个退休老同志面前,表现出软弱和犹豫。

于是,沙瑞金努力让自己的表情显得平静而坚定,他斟酌着词语,缓缓说道:“陈老,您的担心,我明白,也感谢您对汉东事业的关心。关于林志为同志的问题,省纪委是接到了确凿的举报材料,经过初步核实,认为存在需要审查的违规情形,这才依法依规立案的。这体现了我们党纪严于国法、从严治党的一贯要求。”

他避重就轻,将问题限定在“依规处理”的框架内。

“至于您说的‘干得多错得多’的现象,”沙瑞金继续道,语气沉重了些,“这确实是一种需要警惕的错误倾向。改革必然触及利益,创新难免伴随风险。我们不能因为怕出错就裹足不前,但也不能因为要改革就忽视规矩、盲目蛮干。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要有敢于担当、锐意进取的精神,也要有严守底线、依法行政的意识。省委一定会把握好这个度,绝不会让踏实干事的同志流汗又流泪,也绝不会允许不守规矩的行为滋生蔓延。”

这番话,冠冕堂皇,政治正确,但却像一层薄雾,掩盖了底下汹涌的暗流。陈岩石听着,浑浊但锐利的眼睛一直看着沙瑞金。他似乎在沙瑞金平静的语气下,捕捉到了一丝极力掩饰的疲惫和无奈。

老人沉默了片刻,然后长长地叹了口气,语气带着深深的失望和一丝了然:“瑞金啊,你不用跟我讲这些大道理。我老了,但不糊涂。我明白,你有你的难处。”

他站起身,拄着拐杖,身形有些佝偻:“我只是希望,汉东能越来越好,希望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别让那些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寒了心呐!”

说完,陈岩石摆了摆手,没让沙瑞金送,自己慢慢地走出了办公室。

看着陈岩石略显落寞的背影消失在门口,沙瑞金脸上的平静终于维持不住,露出了深深的痛苦和无力感。连陈岩石这样不同世事的老革命都敏锐地察觉到了风气的转变,并且直指核心地感到了“不对劲”,这恰恰说明,祁同伟他们的策略是多么成功!他们利用规则作为武器,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干得多错得多”的逆向激励氛围,不仅打击了他的得力干将,更是在潜移默化地扭曲整个汉东的政治生态!

陈岩石的困惑和那句“你有你的难处”,比任何指责都让沙瑞金感到刺痛。这位老人的“醒悟”,并非醒悟于事情的“真相”,而是醒悟于一种令人沮丧的“现实”——那就是,即使是以“刮骨疗毒”为己任的沙瑞金,在汉东盘根错节的势力面前,也不得不妥协,不得不忍受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无奈。

沙瑞金走到窗前,和陈岩石一样望着窗外,但他看到的不是宁静的院落,而是一片看不见硝烟、却更加凶险的战场。陈岩石的到来和离去,像一面镜子,让他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此刻所处的困境,也让他更加坚定了绝不能认输的决心。只是,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如何打破这个“干得多错得多”的恶性循环?沙瑞金感到前路迷雾重重。而陈岩石那句“别让干事的人寒了心”,则像警钟一样,在他心头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