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沙瑞金的断腕(2 / 2)

沙瑞金顿了顿,继续说道,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里挤压出来:“省委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维护规则的严肃性。我提议,并且态度是坚决的,由省纪委立即对林志为同志在‘高新产业园’项目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立案审查。”

他说出了“立案审查”四个字。田国富心中一震,虽然早有预料,但亲耳听到沙瑞金做出这个“断腕”的决定,还是感到一阵凛然。他立刻回应:“是,瑞金书记,我完全赞同您的决定。省纪委坚决执行省委和您的指示,会立即启动程序,依法依规进行审查。”

“嗯。”沙瑞金的声音依旧平静,“在审查期间,林志为同志的工作暂时由发改委其他同志接管。这件事,要在下次常委会上通报。你准备一下。”

放下电话,沙瑞金缓缓坐回椅子上,感觉前所未有的疲惫。这一夜,他仿佛老了十岁。他知道,这个决定一下,汉东的政治风向,将要彻底改变了。

(场景转换:省委常委会)

几天后的省委常委会会议室,气氛格外凝重。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各位常委正襟危坐,表情严肃。沙瑞金坐在主位,面容冷峻,看不出喜怒。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在高育良的脸上略微停顿了一下。高育良微微低着头,似乎在认真阅读面前的材料,表情沉静。

田国富清了清嗓子,开始通报林志为的问题及立案审查的决定。他的语气客观、冷静,完全按照事实和程序进行陈述,没有添加任何个人色彩。

然而,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这件事背后意味着什么。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有人震惊,有人若有所思,有人目光闪烁,悄悄观察着沙瑞金和高育良的反应。

田国富通报完毕,会议室里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沙瑞金环视一圈,沉声开口,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荡:“情况就是这样。林志为同志的问题,令人痛心,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改革不能不讲规矩,发展不能破坏法治。这件事,我负有识人不明、督促不力的责任。省委已经决定由纪委立案审查,就是要表明我们的态度:在汉东,没有任何人是特殊的,规矩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涉及到谁,无论他过去有什么成绩,只要触犯了规矩,就必须受到追究!”

沙瑞金的表态,铿锵有力,试图最大限度地挽回局面,将这次“断腕”行为解释为维护规则和法治的必然之举,展现省委的公正和决心。

他的话音刚落,高育良几乎是紧接着发言了。他抬起头,脸上带着沉痛和惋惜的表情,语气沉重地说道:“瑞金书记的决定,我完全赞同,坚决拥护!”

他先定下基调,然后话锋一转,开始了他的“表演”:“林志为同志年轻有为,有冲劲,这是优点。但是,正如瑞金书记深刻指出的,不能因为追求效率、追求政绩,就忽视了规矩,破坏了程序!这是极其错误的,教训是深刻的!瑞金书记和我们省委能够不护短、不姑息,果断对其立案审查,这恰恰体现了省委从严治党、刮骨疗毒的坚定决心!体现了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勇气!”

高育良的发言,听起来是完全站在沙瑞金一边,支持省委的决定,甚至拔高到了“从严治党”、“刮骨疗毒”的高度。但每一个字,听在知情人耳中,都像是一根根冰冷的针,扎在沙瑞金的心上。高育良巧妙地把沙瑞金“断腕”的被迫之举,包装成了沙瑞金主动践行“刮骨疗毒”的典范,这等于是在用沙瑞金自己的口号,来嘲讽沙瑞金此刻的窘境。尤其是“不护短、不姑息”几个字,更是隐隐指向了沙瑞金可能存在的“护短”嫌疑,现在不过是迫于压力才“不姑息”。

沙瑞金面无表情地听着,放在桌下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他清楚地感受到了高育良话语中那隐藏的刀锋。但他不能反驳,甚至还要微微颔首,表示对高育良“支持”的认可。这种憋屈和压抑,几乎让他窒息。

高育良发言后,其他常委也陆续表态,自然是清一色的“支持省委决定”、“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但会议室里的气氛,已经悄然改变。一种微妙的、心照不宣的共识似乎在弥漫:沙瑞金的权威受到了重挫,他大力推动的改革浪潮,遇到了巨大的阻力,甚至可能就此搁浅。而高育良和其背后的力量,则通过此次事件,展示了其深厚的基础和精准的反击能力。

常委会在一种表面一致、实则暗流汹涌的气氛中结束。沙瑞金第一个起身离开会议室,背影挺直,却透出一丝难以掩饰的落寞和悲壮。

这一腕,他断了。但汉东的未来,是会在阵痛后走向新生,还是就此沉沦回旧的轨道?沙瑞金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心中没有答案。他只知道,更残酷、更直接的较量,马上就要到来。而侯亮平,很可能就是下一个风暴眼。祁同伟的“一击必杀”,确实命中了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