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沙瑞金的抉择(2 / 2)

“那么,依你看,我们该如何应对?”沙瑞金直接问道,他想听听田国富的具体建议。

田国富显然已经深思熟虑过这个问题,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些声音说:“瑞金书记,我认为,高育良最后提出的那个建议——由我出面找侯亮平谈话,虽然是他将我们一军的手段,但从目前看,或许也是我们唯一比较稳妥的选择。”

沙瑞金目光一闪,没有打断,静待下文。

“这看似是一种退让,一种对压力的妥协。”田国富继续分析,“但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策略调整。谈话的目的,不是打击侯亮平的积极性,更不是否定反腐方向,而是给他套上‘缰绳’,让他更规范、更稳健地开展工作。”

他详细阐述道:“首先,这次谈话,本身就是对高育良等人‘关切’的一个正式回应。表明省委注意到了这些反映,并且高度重视,正在积极妥善处理。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他们继续借题发挥的空间。”

“其次,对侯亮平本人,这也未必是坏事。亮平同志有冲劲,但确实有时候方式方法不够圆熟,容易授人以柄。通过这次正式的提醒,可以帮助他提高警惕,更加注重办案的规范性和策略性。磨刀不误砍柴工,让他学会在规则范围内更有智慧地战斗,对他个人成长,对案件的长远突破,可能更有益处。”

“最重要的是,”田国富眼中闪过一道精光,“这可以为我们争取时间,缓和目前的正面压力。表面上,我们做出了调整,回应了‘程序正义’的呼声。但实际上,只要反腐的利剑仍在手中,调查的方向和决心不变,我们依然掌握着主动权。不过是让亮平从‘闪电战’转入更讲究策略的‘阵地战’和‘持久战’。高育良他们想用程序和舆论拖住我们,我们何不将计就计,以更加规范、更无懈可击的方式,步步为营,深挖到底?”

沙瑞金认真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田国富的分析,条理清晰,利弊权衡得当,尤其是在“化被动为主动”方面的思考,与他内心的某些想法不谋而合。是的,暂时的退却,不代表放弃。给侯亮平套上“缰绳”,不是为了束缚他,而是为了让他跑得更稳、更远,避免过早地掉入对手设置的陷阱。这是一种政治上的必要妥协,也是一种更为深远的战略考量。

沉默持续了大约一分钟。沙瑞金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城市的全景尽收眼底。他想到中央的嘱托,想到汉东百姓的期待,也想到眼前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作为主帅,他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必须通盘考虑,做出最有利于全局的决策。

终于,他缓缓转过身,看向田国富,眼神恢复了惯有的果断和坚定。

“国富同志,你的分析很有道理。”沙瑞金的声音沉稳有力,“高育良同志提出的问题,从原则上讲,确实值得我们重视。我们不能给任何人留下不重视法治、不顾全大局的印象。”

他做出了决断:“这样,就由你出面,代表省委,尽快找侯亮平同志进行一次正式的谈话。”

他特别强调了谈话的基调:“谈话中,首先要充分肯定他前期的工作成绩和斗争精神,表明省委对他工作是支持的,态度是明确的。然后,要实事求是、语重心长地指出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办案程序的规范性、方式方法的策略性,以及反腐工作与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要让他明白,严格依法办事,讲究策略方法,不是束缚他的手脚,而是对他更好的保护,是为了反腐事业能够更健康、更持久地开展下去。目的是帮助他提高,而不是批评打击。”

“我明白,瑞金书记。”田国富重重地点了点头,“我会掌握好分寸的。”

“嗯。”沙瑞金走到田国富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凝重,“国富同志,这场斗争比我们预想的要复杂。告诉亮平,要沉住气,要讲策略。真正的较量,可能才刚刚开始。”

田国富离开后,沙瑞金独自站在办公室中央,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凝重如铁的决心。他做出了看似让步的抉择,但这绝非终点。这只是第一回合的较量,对手的“阳谋”暂时得逞,但也彻底暴露了他们的底线和策略。

约束侯亮平,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把尖刀,也是为了积蓄力量,准备迎接下一轮更为艰巨的战斗。祁同伟一方的战术反击,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沙瑞金相信,只要反腐的旗帜不倒,只要中央的决心不变,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能够坚守原则、并能灵活运用策略的一方。汉东的天,不会永远被阴霾笼罩。只是,破晓前的这段黑暗,需要更多的耐心、智慧和勇气去穿越。而他的抉择,正是这穿越之路上,必要且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