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慰问”与“点火”(2 / 2)

他越说越气愤,开始口无遮拦地抱怨起来:“您看看他现在,独断专行,根本不把我们市检察院这些老同志放在眼里!办案子,想怎么来就怎么来,程序?规矩?在他眼里恐怕都是绊脚石!我听说,连正常的案件通报和协调会,他都爱搭不理,完全是搞独立王国那一套!我这还没复职呢,要是复职了,在他手下干活,这日子还怎么过?”

祁同伟静静地听着,不时点点头,眼神中流露出理解和同情,偶尔插上一句:“哦?还有这种事?”“侯局长……年轻气盛,可以理解,但确实应该多听听老同志的意见。”他始终没有直接批评侯亮平,但每一句看似公允的话,都在巧妙地引导和放大肖钢玉的怨气。

他就像一位高超的工匠,在肖钢玉这座充满怨愤的火山口,小心翼翼地钻孔,并不停地扇风,让那压抑的熔岩找到喷发的方向和理由。

“年轻气盛?他那是目中无人!”肖钢玉果然被点燃了,愤愤地拍了一下大腿,“祁厅长,不瞒您说,我现在算是看明白了!有些人下来,根本不是踏踏实实来工作的,就是来捞政治资本的!把我们汉东搞得鸡飞狗跳,他立功受奖,拍拍屁股走了,留下我们这些人收拾烂摊子,还得替他背黑锅!‘一一六’是这样,以后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二一六’、‘三一六’呢!”

看到肖钢玉的情绪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并且将矛头明确指向了侯亮平,祁同伟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他适时地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神态,叹了口气:“肖检,您消消气,身体要紧。现在的局面,确实让人担忧啊。沙书记自然是希望把工作做好,但可能也被蒙蔽了。我们这些在汉东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如果不能团结起来,发出一点声音,恐怕……这汉东的天,真要变了味了。”

他这话,看似感慨,实则是一种极其隐晦的暗示和拉拢。他将肖钢玉归为“汉东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并将“团结起来”作为一种必要的选择提了出来。

肖钢玉此刻正是满腔怨愤无处发泄,又深感自身势单力薄的时候,听到祁同伟这番话,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稻草。祁同伟是谁?是省公安厅厅长,是政法委书记高育良的得意门生,是汉东本地实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和认可,自己未来的处境或许就能有所转机!

他立刻表忠心般地说道:“祁厅长,还是您看得远!您说得对!我们这些老同志,不能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得有人出来说句公道话!我肖钢玉人微言轻,现在又是待罪之身,但只要是维护汉东的大局稳定,需要我做什么,我绝无二话!”

祁同伟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伸手拍了拍肖钢玉的肩膀:“肖检,言重了。您是老检察,经验丰富,党性原则强,组织上对您是有公正评价的。目前只是暂时休息,等风头过去,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您这样的老同志来挑大梁呢。”

他站起身,意味深长地说:“今天就是来看看您,您好好保重身体。有什么困难,或者……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可以随时跟我沟通。我们多交流,总归是没有坏处的。”

肖钢玉心领神会,连忙起身,紧紧握住祁同伟的手,激动地说:“祁厅长,谢谢!谢谢您还看得起我老肖!您放心,我心里有数!有数!”

送走祁同伟,肖钢玉关上门,背靠着门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原本灰暗的心情,仿佛照进了一丝光亮。祁同伟的来访,不仅是对他的一种“政治肯定”,更让他找到了一种归属感和反抗的勇气。他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背后,似乎有了以祁同伟、高育良为代表的强大力量。

他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看着祁同伟的座驾缓缓驶离,眼神中重新燃起了某种光芒,那是一种混合着怨恨、希望和报复欲望的复杂情绪。他喃喃自语:“侯亮平……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咱们走着瞧!”

而楼下,坐进车里的祁同伟,脸上那副关切和诚恳的表情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冷峻和满意的神色。他成功地利用了肖钢玉的怨气,将这颗对侯亮平充满敌意的棋子,牢牢地握在了手中。这步“慰问”的棋,点燃的不仅是肖钢玉个人的怒火,更是在对抗侯亮平的阵线上,埋下了一颗威力不小的地雷。棋局,又向前推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