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民主生活会上的交锋(2 / 2)

然而,高育良紧接着说道:“但是,在坚决反对‘不作为、慢作为’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可能出现的另一种倾向,那就是‘乱作为’、‘急作为’。”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乱作为”、“急作为”这两个词,像两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无形的涟漪。几个常委下意识地调整了一下坐姿。

高育良仿佛没有察觉到气氛的变化,继续用他那种沉稳的、富有理性的语调阐述着:“什么是‘乱作为’?就是不尊重客观规律,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决策,蛮干硬上,搞‘一刀切’。什么是‘急作为’?就是急于求成,追求轰动效应,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缺乏必要的耐心和细致的思想工作做支撑。”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沙瑞金身上,语气诚恳:“瑞金书记,各位同志,我这样说,绝不是否定我们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不是要给同志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泼冷水。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改革发展任务艰巨,我们才更要强调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更要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

“比如说,我们的国企改革,方向是对的,但具体到每个企业,情况千差万别。是引入战略投资者,还是推行员工持股,或者是兼并重组,必须充分论证,一企一策,决不能为了追求速度而‘拉郎配’,留下后遗症。又比如,我们的招商引资,要优化营商环境,但也不能‘捡到篮子都是菜’,必须坚守环保底线、产业政策底线,不能引进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的落后产能。”

高育良的论述,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完全站在政策和道理的制高点上,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

“尤其重要的是,”他加重了语气,目光变得深沉,“我们要保护好那些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改革本身就是闯新路,难免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甚至可能犯错误。只要干部是出于公心,不是为了个人私利,是在依规依纪的前提下进行探索,那么,即使出现一些失误,我们也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而不是简单地‘一棍子打死’。否则,谁还敢改革创新?谁还敢触碰矛盾?最终受损的,还是我们汉东的事业和发展大局!”

这番话,如同重锤,敲在了许多常委的心坎上。自从沙瑞金到来,尤其是李达康倒台后,他们何尝不是提心吊胆,生怕一步走错,万劫不复?高育良的这番话,简直说到了他们的心窝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就连之前保持中立的刘省长,也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祁同伟依旧低着头,但嘴角难以察觉地向上弯了一下。他知道,老师的这番发言,看似不偏不倚,实则句句针对沙瑞金近来工作中表现出的急切心态和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精准地抓住了当前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的焦虑情绪,并成功地将自己塑造成了“理性”、“稳健”和“体恤干部”的代表。

高育良最后总结道:“所以,我认为,当前汉东的工作,关键是要在‘防止不作为’和‘防止乱作为’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既要保持应有的工作力度和改革锐气,又要彰显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在全省进一步营造一种‘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浓厚氛围,鼓励探索、宽容失误,引导广大干部既能甩开膀子大胆干,又能脚踏实地科学干。”

他朝向沙瑞金,谦逊地说:“瑞金书记,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不一定对,仅供您和同志们参考。我的发言完了。”

高育良结束了发言。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他的发言,通篇没有提及任何具体的人或事,更没有直接批评沙瑞金,但每一句话,都像是对沙瑞金施政风格的某种间接回应和规劝。他将自己放在一个客观、中立、顾全大局的位置上,却成功地传达了本土干部对“空降书记”激进做法的不安和抵触情绪,并赢得了在场大多数常委内心的认同。

压力,此刻完全转移到了沙瑞金这一边。

沙瑞金面色如常,但握着笔的手指微微收紧了些。他意识到,高育良这番以守为攻、绵里藏针的发言,极其高明。如果他直接反驳,很容易被解读为听不进不同意见,作风霸道。但如果他不予回应,则相当于默认了高育良所指出的问题,承认自己工作存在“乱作为”、“急作为”的倾向。

接下来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环节,其他常委的发言,或多或少都受到了高育良这番定调的影响。大家在作自我批评时,都开始强调要“防止急躁情绪”、“注重工作方法”;在提建议时,也纷纷附和要“保护干部积极性”、“营造宽松环境”。虽然没有人明说,但一种无形的共识似乎在会场弥漫:沙瑞金书记的路线,需要“降温”和“修正”。

轮到沙瑞金做总结和自我批评时,他面临的局面已经十分被动。他之前的许多改革设想和强硬姿态,在高育良制造的这种“稳健”氛围对比下,显得有些“突兀”和“不合时宜”。

沙瑞金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依旧保持着政治高度,强调了深化改革、从严治党的重要性,但相比高育良那种引发广泛共鸣的发言,他的话语显得更为“标准”和“原则”,却少了几分能够直击人心、引起共情的具体内容。他能够感受到,台下投来的目光中,除了应有的尊重,更多了几分审视和保留。

这场民主生活会,表面上按照程序圆满结束了。但在所有与会者心中,都清楚地意识到,汉东省委高层的裂痕,已经通过这次会议公开化、表面化了。高育良凭借着对官场心理的精准把握和炉火纯青的政治语言,成功地打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不仅稳固了自身的阵地,更是极大地制约了沙瑞金的行动空间。

散会后,高育良和祁同伟交换了一个短暂而意味深长的眼神。他们知道,今天的会议,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较量,将在更广阔、更深入的层面展开。而沙瑞金,则真正体会到了在汉东这盘棋局上,他所面对的对手,是何等的老谋深算和根基深厚。他的困境,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因为这次会议,变得更加具体和尖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