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金蝉脱壳(2 / 2)

他巧妙地将矛头指向了李达康。高育良和李达康之间素有嫌隙,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果然,听到李达康的名字,高育良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但依旧没有表态。

祁同伟继续添柴加火,语气中带着一丝“恨铁不成钢”的愤懑:“李达康同志为了自己的政绩,纵容甚至可能是指使丁义珍胡作非为,才酿成了今天这场惊天大祸!现在事情闹大了,他又想快刀斩乱麻,昨天在现场,他就想强行清场、抓人,把责任全都推到工人‘暴力抗法’上!这……这简直是欲盖弥彰,不负责任!”

他观察着高育良的反应,见老师虽然依旧沉默,但端着茶杯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杯壁,这是他在深入思考时的习惯动作。祁同伟知道,话已经说进了高育良的心里。

然后,他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向了更危险的领域,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担忧”和“无奈”:

“老师,这还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是……是赵公子那边。”

高育良的目光倏地看了过来,眼神变得格外深邃:“瑞龙?他又怎么了?”

“他……”祁同伟做出一个难以启齿的表情,苦笑道,“他从早上开始就不停地给我打电话,发信息,语气……很急躁。他要求我立刻动用公安的力量,把郑西坡那些工人代表抓起来,强行把事件定性为‘暴力事件’,彻底压下去。”

他摊了摊手,显得无比为难:“老师,您说,这怎么可能?沙书记亲自盯着,调查组已经成立,侯亮平他们也摩拳擦掌。这个时候,如果我按照赵公子的意思去做,那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那不是把我们一起往火坑里推吗?”

“赵公子他……他还是太年轻气盛,不懂得其中的利害关系啊。”高育良终于开口了,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埋怨,既是对赵瑞龙,或许也是对那位远在京城的老领导。他深知,赵瑞龙这种不顾大局、只知蛮干的行为,会带来多大的风险。

“老师明鉴!”祁同伟立刻附和,脸上带着找到知音般的感慨,“我就是这个意思!现在沙书记紧盯,侯亮平虎视眈眈,我们任何一点不当的举动,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成为攻击我们的靶子!赵公子这个时候还想让我们去火上浇油,这……这实在是太危险了!”

他适时地用了“我们”这个词,巧妙地将自己和高育良捆绑在了同一条船上,共同面对来自赵家的“压力”和沙瑞金、侯亮平的“威胁”。

高育良沉吟了片刻,缓缓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几步。他走到窗前,看着外面,良久,才转过身,看着祁同伟,语气凝重地嘱咐道:

“同伟,你说得对。现在的局面,错综复杂,一步走错,满盘皆输。赵家那边……尤其是瑞龙,他的话,你现在要有所选择地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

他走回办公桌后,双手按在桌面上,身体前倾,目光严肃地盯着祁同伟:“你现在的位置非常关键,是公安厅长,处在处理这件事的第一线。你一定要稳住!绝不能自乱阵脚!赵公子那边,能敷衍就敷衍,能拖延就拖延。一切……要以沙书记的意见为准,以省委的决策为准!现阶段,就是积极配合调查,做好善后维稳,不要再节外生枝!明白吗?”

“老师,我明白!有您这句话,我心里就踏实了!”祁同伟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立刻站起身,郑重地保证道,“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我一定会稳住阵脚,一切以省委的大局为重,绝不会被外界干扰,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他成功地达到了目的。高育良的态度已经明确:暂时与赵家保持距离,以“稳”为主,听从沙瑞金的指挥。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博弈中,高育良这“汉大帮”的领袖,至少不会成为他的绊脚石,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成为他间接的“盟友”。而他祁同伟,则巧妙地把自己从赵家的“马前卒”, reposition 成了一个在老师指导下、沉稳应对危机的“忠臣”和“干将”。

离开高育良的办公室,祁同伟走在回自己楼层的走廊上,脸上的“忧色”和“恭敬”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冷静。

赵瑞龙的焦躁,被他巧妙地转化为向高育良示警和寻求支持的由头;高育良的谨慎,则被他引导成了对自己有利的“稳”字方针。他成功地在自己周围构筑起一道防线,一边挡住了赵家的猪队友行为,一边稳住了高育良这个潜在的变数。

金蝉脱壳,第一步已经迈出。接下来,就是要趁着这短暂的“安全期”,加快速度,将自己与那片即将沉没的“旧船”彻底剥离干净。他回到办公室,拿起那份需要提交给省委调查组的、关于公安系统初步处置情况的报告,仔细地审阅起来。每一个字,都需要仔细推敲,既要展现功劳苦劳,又要不露痕迹地撇清责任,将问题的焦点,精准地引向该去的地方。

窗外的阳光似乎明亮了一些,但祁同伟知道,这短暂的晴朗之下,是更加汹涌的暗流。而他,必须在这暗流中,找到那条通往彼岸的唯一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