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与李雪断绝往来后,刘亚豪度过了一段表面平静、内里却暗流汹涌的时期。他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创业筹备中,像一台过载的机器,试图用无尽的忙碌来麻痹那颗千疮百孔的心。
“机场老杨”的指点成了他技术上的灯塔,林薇薇偶尔的关心是他灰暗生活中难得的暖色,苏婉儿虽然嘴上不饶人,但介绍过来的几个高端维修单子确实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他的“机场机务,啥都会修点”的口碑在特定的小圈子里慢慢积累,甚至开始有人慕名而来,点名要他处理一些疑难杂症。
物质上,他依旧拮据,巨额的房贷和为新手机背上的小额贷款像两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但至少,他在一点点地朝着“破而后立”的方向挪动,哪怕步伐缓慢而沉重。
然而,内心的空洞和来自家庭的压力,却无法完全用忙碌填满。
母亲打来的电话越来越频繁,话题总是不可避免地绕到他的个人问题上。
“亚豪啊,都快三十的人了,该考虑成家了。”
“你看隔壁王阿姨家的儿子,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你一个人在外面,没个知冷知热的人怎么行?妈这心里总是惦记着……”
“我托人给你物色了几个姑娘,条件都不错,你什么时候有空回来见见?”
每次接到这样的电话,刘亚豪都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和无力。他无法向父母解释他刚刚经历了一场多么惨烈和耻辱的情感浩劫,无法诉说李雪带给他的伤害,更无法启齿自己那冲动的、背负巨债的房子。在父母传统的观念里,到了年纪,买房,成家,生子,是人生理所当然的步骤。
他的沉默和推脱,被父母理解为“眼光高”、“不着急”,反而引来了更密集的关切和隐隐的责备。
“亚豪,你是不是还在想着那个……李雪?”母亲有一次试探着问,语气里带着担忧和不赞同,“那种女孩子,不是过日子的人,忘了她吧!”
忘了?
谈何容易。
那个名字像一道烙印,刻在他的耻辱柱上,也刻在他内心最卑微的角落。他恨她的虚伪和背叛,但奇怪的是,夜深人静时,脑海里闪过的,却不全是厌恶。偶尔会冒出他们刚在一起时,那些看似甜蜜的片段,她撒娇的样子,依赖他的眼神……尽管他知道那很可能都是表演,但那感觉,却真实地填补过他内心的空虚。
他渴望被爱,渴望被需要,渴望拥有一段稳定、被认可的关系,来证明自己不是那么失败,不是那么一无是处。这种深入骨髓的渴望,在现实的压力和家庭的催促下,变得越来越强烈,甚至开始扭曲。
最终,在母亲又一次声泪俱下的“劝导”后,刘亚豪妥协了。
“好,妈,您安排吧,我……我去见。”
他像完成一项任务一样,开始了他的相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