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一次,不再是出于虚荣和攀比,而是源于一种……想要洗刷过去、能够堂堂正正站在故人面前的渴望。
下午,他去客户家安装书架。这是一个高档小区,客户是一位很有气质的老教授。安装过程中,老教授对他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娴熟的手艺赞不绝口。
“小伙子,你这手艺,不比那些专业的安装师傅差啊!心思细,活儿也利索。”老教授看着他,若有所思,“你现在是专职做这个?”
刘亚豪一边拧紧最后一个螺丝,一边回答:“不是,我在机场做机务,这是兼职。”
“机务?”老教授有些惊讶,随即了然地点点头,“怪不得,一看就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不过,你这维修安装的手艺,不专门发展一下,可惜了。现在社会上,靠谱的、技术好的手艺人,可是稀缺资源。”
老教授的话,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刘亚豪原本就泛起涟漪的心湖。
傍晚,他骑着电驴回家,脑子里反复回响着老教授的话,以及之前“机场老杨”在论坛里偶尔提到过的,关于“技术变现”的只言片语。
难道……真的只能困在机场,或者零敲碎打地做兼职吗?
苏婉儿那个“高端精密维修”的提议,虽然当时被他以风险太大、圈子不合为由拒绝了,但此刻,结合老教授和“老杨”无意中的点拨,似乎有了一些不同的意味。
也许……不一定非要盯着那些富豪的游艇飞机。是否可以做一些更接地气、但同样需要技术含量的?
比如,专注于高端家电、智能家居系统、甚至一些小型精密仪器的维修?利用互联网接单,服务那些注重品质、不愿意被官方售后高额费用宰割的中产客户?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像藤蔓一样开始在他心里疯长。
风险依然有,但似乎没那么遥不可及。他不需要苏婉儿的投资和场地(至少初期不需要),可以从兼职开始,利用自己的技术和逐渐积累的口碑,慢慢做起。
这或许,是一条能让他摆脱当前困境,又能发挥自己所长,甚至……能够让他有底气去面对即将归来的林薇薇的路。
他第一次,开始真正认真地思考“创业”的可能性。
不是出于冲动,不是出于攀比,而是源于绝境中的反思,源于自身价值的重新发现,源于那微光指引下的、一条看似更加踏实的新生之路。
他把电驴停在楼下,没有立刻上楼,而是站在暮色中,望着城市渐渐亮起的灯火。
这一次,他的眼神里,不再只有迷茫和痛苦,而是多了一丝挣扎后的清明,和一种破土而出的、微弱的决意。
改变,或许就从这一刻,真正开始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