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九两金 > 第85章 苏门答腊清算(三)

第85章 苏门答腊清算(三)(1 / 2)

亚齐,库塔拉查。

这里是荷属东印度陆军和亚齐苏丹国的最前线,也是曾经这个繁盛的苏丹国的首都。

军营的指挥部,是由曾经苏丹国的宫殿改造的建筑,

范德海金将军心情不错,来自荷兰本土的消息让整个陆军精神一振,长期以来被拉锯战事影响的压力也消散不少。

这一战若是功成,就不必再看那个愚蠢的总督的脸色了。

他一边抽着雪茄,一边审视着地图上代表着德利地区的红色标记。

那片区域,如今像一个不断溃烂的伤口,乱民占领的区域越来越大。

他身后的长桌旁,坐着十余名荷属东印度陆军的高级军官,他们是范德海金从亚齐前线各个战区紧急召集而来的核心参谋与指挥官。

脸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最近亚齐人不知道是不是吃错药,很疯狂,前线部队的损失不小,并且四处的情报都显示亚齐人的枪械好了不少,这让很多习惯了前线烈度的部队吃了大亏。

“先生们,”范德海金转身开口,“巴达维亚的官老爷们,终于在阿姆斯特丹的雪茄商和银行家们的怒吼声中,想起了军队的用处。一份迟来的授权,和一堆毫无意义的废话。”

他转身,将一份电报抄本扔在桌上。

那是总督府发来的,授权他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恢复德利地区的秩序。

“‘一切必要手段’,”

他重复了一遍这个词,“一个多么美妙的词。我们终于可以放开手脚,用我们军人最熟悉的方式,去解决那些贪婪的政客解决不了的问题。总督承诺将尽全力供给军需。

但同时,它也意味着,巴达维亚那群胆小鬼,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我们的肩上。”

他吐出一口烟,故意走过每一位军官的身边。

“德利的局势,比总督府的报告要严重得多。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土着暴乱,也不是三合会的趁火打劫。这是一场有预谋、有组织的武装叛乱。

我们的敌人,不仅仅是那些被煽动的华人苦力,还有亚齐人的渗透力量,以及……一股我们尚未完全看清的、来自外部的黑手。”

“总督府的保守策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灾难。它给了叛乱分子整整三个月的时间,让他们在德利的乡野地区站稳了脚跟,收拢了人心,甚至建立了自己的地盘。现在,我们面对的,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支初具规模的武装力量。”

“所以,这次远征,我们必须速战速决。”

范德海金的拳头重重地砸在地图上,“我要求在三个月内,彻底粉碎德利地区的叛乱核心,恢复德利公司主要种植园的生产秩序。这不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场政治仗。我们要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向巴达维亚,向海牙,向全世界证明,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秩序,只能由我们军人来扞卫!”

他的话点燃了在场军官们心中的战意。

他们厌倦了在亚齐的泥潭里与那些打不完的游击队纠缠,一场针对“乌合之众”的讨伐,正是他们建功立业、重振军威的绝佳机会。

一位名叫科斯特的少校参谋站了起来,他是范德海金的得力助手,以心思缜密、情报分析能力出色而着称。

他走到地图前,开始详细阐述此次远征的兵力构成与敌情分析。

“将军,各位长官,”

“根据您的集中防线策略,我们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成功地从亚齐北部战线,抽调并重组了一支精锐的远征部队。这支部队,代号‘惩戒’,总兵力为一千二百人,是我们此次行动的核心力量。”

“这支部队由四个步兵连、一个山炮排和一个工兵分队组成。指挥官,由久经战阵的范·霍恩少校担任。他麾下的军官,多是毕业于布雷达皇家军事学院的年轻军官,拥有丰富的殖民地作战经验。”

“人员构成上,”科斯特继续说道,

“我们严格遵循了陆军在东印度群岛作战的成熟配比。其中,欧洲士兵二百四十人。担任各级士官、炮手以及核心战斗小组的组长。爪哇的士兵,共计七百人,还有二百六十名安汶籍士兵,他们将被编成突击队,将负责最艰难的攻坚和丛林追击任务。”

他拿起另一份文件。“关于敌情,我们目前掌握的情报非常有限,且大多是基于棉兰守军那些惊慌失措的本地官员。

我们大致可以确定,叛乱武装的核心,是一支由亚齐人人组成的,人数约在一千人之间的武装。其他跟随叛乱的华工,人数预计在三千到五千人之间。”

“亚齐人有这么多?”

一位指挥官皱起了眉头,“有调查清楚他们是怎么绕过前线到棉兰的?”

“海军传递过来的消息,最近的走私线路非常疯狂,他们查获了一批军械和武装分子,其中就有亚齐人。”

“军械?什么样的军械?”

“是的。”科斯特点头,“这正是此事最棘手的地方。这支叛军,或许并非我们想象中的乌合之众。根据零星的交火报告,他们的核心部队装备精良,拥有大量的美式温彻斯特连珠枪,火力密度甚至在我们的一些守备部队之上。他们战术灵活,擅长利用地形进行伏击,并且……极其残忍。”

科斯特的语气变得更加凝重,“我们没有更详细的情报。叛军在行动中使用了亚齐的旗帜和口号,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政治信号。我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即他们可能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情报部推测,甚至不排斥亚齐人倾尽家底,想在我们后方点火。”

“或者,有其他国家的势力在浑水摸鱼。”

但这一点他没有细说下去,情报部正在秘密调查。

“综合判断,”科斯特总结道,

“我们面对的,是一支由外部势力扶植的武装或者是亚齐人组织的敢死队,组织度较高、装备精良。他们的人数虽然远少于我们,且缺乏重武器。

但是被裹挟的华工相当多,不得不防。

我们此次作战的核心,就是发挥我们机动性和火力上的绝对优势,寻找亚齐主力,进行决定性的会战,一举将其击溃。”

就在这时,范德海金将军再次开口,

“科斯特的分析很到位。我补充一下作战计划。”

他走到地图前,粗壮的手指划过一条从库塔拉查通往德利地区的、蜿蜒曲折的路线。

“我们的行军路线,将不可避免地穿过巴塔克人的地盘。”

“巴塔克人……”

“是的,巴塔克人。”

范德海金冷笑一声,“这群生活在山地里的野蛮人,近来愈发不听话。在一位名叫辛辛加曼加拉贾的祭司王的煽动下,他们袭击了我们的商队,烧毁了我们的教堂,拒绝向帝国纳税。

更有确切情报显示,他们和亚齐人也在进行交易,主要是火药和一些老旧的步枪。

巴达维亚的官老爷们,对此束手无策,只知道派些可笑的传教士去感化他们。”

“我们没有时间绕路,也没有精力在背后留下这样一个不稳定的威胁。一个被叛军和野蛮人夹击的远征军,是无法取得胜利的。”

“既然要远征,就一次性全部搞定!”

“所以,”

“在向德利地区集结之前,我们将首先对巴塔克人,进行一次清剿。

要用一场迅猛的、毫不留情的打击,彻底摧毁他们的抵抗意志,砍下那位祭司王的头颅,将他们的村庄烧成灰烬。”

“我不能容忍一支远征部队的后方,存在这样一群不听话的野蛮人。我们不能在追击一群猴子的时候,被另一群猴子从背后捅刀子。”

“这次行动,不仅是为了扫清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更是为了在正式与华人叛军交手前,进行一次实战练兵。让巴塔克人的鲜血,让胜利的消息,传遍整个德利地区,让那些叛乱的华工知道,不尽快投降,等待他们的只有血腥镇压!”

“这是一次信心的展示,也是一次意志的宣示。”

“有异议吗?”

一群军官纷纷点了点头。

“很好。”范德海金满意地点了点头。“科斯特,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具体行军路线。”

科斯特少校再次走上前,

“将军,我们的远征军将分两路出发。主力部队,由范·霍恩少校率领,共计七百人,将从库塔拉查港登船,沿马六甲海峡南下,在靠近巴塔克地区的阿萨汉河口登陆。

这条路线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的海军优势,快速投送兵力,避免在亚齐控制区内进行危险的陆路穿行。”

“另一路,则是一支由安汶籍士兵率领的先遣队,由经验丰富的‘丛林之狐’汉斯上尉指挥。他们将从陆路出发,提前一周进入巴塔克地区,进行侦察,绘制地图,并寻找当地亲荷兰的部落作为向导。他们的任务,是为我们主力部队的进攻,找到精确的目标和安全的路径。”

他挥了一下手里的木棍,引导众人的眼神在地图上那片崎岖的山地中移动。

“巴塔克高地,地形极其复杂。

这里遍布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深邃的峡谷和湍急的河流。

我们的山炮在这种地形下机动困难,补给线也将面临巨大的考验。

根据之前的情报和简单地形图,我们最大的威胁将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是巴塔克人的伏击。他们熟悉地形,擅长利用老式火枪和长矛进行近距离突袭。

第二,是这里的自然环境。无处不在的毒蛇、蚊虫,以及随时可能爆发的疟疾和痢疾,对我们欧洲士兵的威胁,甚至大于敌人本身。”

“我们的行军路线将沿着主要的河流谷地展开,步步为营。每到一处,工兵分队将立刻修建简易的防御工事和营地。

我们的核心战术,将是利用山炮的射程优势,对巴塔克人的主要村寨进行毁灭性的炮击,摧毁他们的物质基础和抵抗信心,然后由安汶突击队和爪哇步兵,进行最后的清剿。”

“整个作战计划,预计持续三周。三周之内,我们必须平定震慑巴塔克地区,然后全军转向,向德利地区集结,发起总攻。”

会议结束,整个军营立刻高速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