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天筹》开始推演方案。很快,一个基于现有条件的计划成型——利用星槎的远程探测阵列,结合《弈天筹》的信息接收与处理能力,以及寂灭令作为“信号放大器”和“过滤器”的功能,对特定区域的“光尘”和“残响”进行非接触式的扫描与记录!
这是一个极其精细的操作。她需要将星槎停泊在距离“信息富集点”足够远、足以保证隐匿安全的死寂虚空中,然后如同调整天文望远镜的焦距一般,小心翼翼地调整探测阵列的角度和灵敏度,通过寂灭令的共鸣,锁定那些飘散着特殊“光尘”的区域,捕捉其中蕴含的意念碎片。
过程缓慢而耗神。每一次调整,都需要《弈天筹》进行大量计算,以规避可能存在的反窥探机制,并过滤掉无意义的能量噪音。收集到的信息也依旧是碎片化的,充满了缺失和干扰。
“……东荒……陷落……非战之罪……”
“……‘观测者’……背叛……”
“……‘归寂之核’……非终点……乃……循环之……”
“……寻找……‘零’……”
大量不明所以的词汇和残缺的句子被记录入库。鹿笙无法立刻理解全部,但她让《弈天筹》将所有碎片化信息归档,建立关联模型,试图从中找出规律和关键线索。
“观测者”、“背叛”、“循环”、“零”……这些词汇反复出现,与“影渊”、“归寂之核”、“生灭之隙”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远比她想象中更为宏大、也更为残酷的宇宙图景。寂灭一脉的消亡,似乎并非简单的势力更替,而是涉及到了某些根本性的规则与背叛。
在其中一个信息富集点,她捕捉到了一段相对清晰、却也更令人心悸的残响:
“……他们……篡改了‘记录’……小心……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过去……”
这段残响让鹿笙背脊生寒。篡改历史记录?这涉及到的层面,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力量对抗,触及了信息与认知的战场。这让她对自身所知的关于寂灭一脉、关于宇宙历史的所有信息,都产生了一丝根本性的怀疑。
她如同一个在废墟中挖掘考古的学者,在极致的危险环境下,拼凑着被掩埋的真相。每多收集一块碎片,她对前路的认知便多一分凝重,但也多一分明晰。
星槎继续沿着微光之径,在死寂与微光、真实与残响的交界处,谨慎而坚定地前行。鹿笙知道,她不仅在空间上靠近“生灭之隙”,更在时间与信息的维度上,逼近一个被刻意掩盖的惊人秘密。而要想在接下来的漩涡中存活乃至破局,这些破碎的“残响”,或许将成为她最重要的“情报”与“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