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界”星槎如同一个谨慎的数据探针,围绕着那令人心悸的“源海之眼”界膜,进行着广角、多频谱的扫描。鹿笙没有再进行任何可能触发“净化程序”的主动探测,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被动接收的方式,收集着界膜自然散逸的能量波纹和信息残响。
《弈天筹》的数据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着,无数关于宇宙终极规则的数据被记录、分类、交叉验证。这些 raw data (原始数据)本身,就是无价之宝。
同时,她开始着手处理此次“源海之眼”项目的核心产出——那份基于所有采集数据构建的《‘源海之眼’外围环境及界膜初步分析报告》。
这份“报告”并非简单的记录,而是经过了《弈天筹》深度加工的战略级情报。里面不仅包含了“法则凋零带”的特性、界膜的能量运行逻辑和已识别的薄弱点,更关键的是,基于对石柱残骸爆发数据、“暗影”崩解数据以及界膜响应模式的综合分析,她初步构建了一个关于“源海之眼”防御机制(即“清道夫”系统部分功能)的“行为预测模型”。
这个模型还很粗糙,误差率不低,但它意味着,在面对“源海之眼”相关的未知风险时,她不再完全是盲人摸象,有了一丝基于数据的、可供参考的预判依据。
“核心数据已获取,初步分析完成。继续停留,边际收益递减,风险递增。”鹿笙冷静地评估着当前“项目”状态。作为优秀的“项目经理”,她深知何时该全力投入,何时该见好就收,及时交付阶段性成果。
她最后看了一眼那深邃无边的“灰”,毫不犹豫地调转星槎航向。寂灭令的指引依旧清晰,指向归途。
返程比来时更加谨慎。她选择了另一条《弈天筹》推演出的、相对迂回但隐匿性更高的路线,完美避开了可能仍在活跃的“暗影”活动区域以及星痕阁、幽冥船会的常规巡逻网。每一次空间跳跃点的选择,都经过了精密的计算,确保能量波动最小,踪迹最难追踪。
数日后,“破界”星槎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再次穿过那片依旧混乱、但威力已开始减弱的“法则乱流”带,回到了相对安全的碎星环外围。
她没有立刻返回辰辉灯塔,而是先找了一处偏僻的星骸,再次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状态检查和设备维护。确保自身灵力充盈,伤势尽复,星槎各系统运行良好,所有此次行动的数据都已妥善备份并加密。如同交付项目前,最后检查一遍报告格式和附件,确保万无一失。
做完这一切,她才驾驭星槎,朝着辰辉灯塔的坐标平稳驶去。
灯塔的泊位依旧繁忙而有序。鹿笙的回归没有引起任何波澜,她熟练地通过那个非公开入口,再次见到了那位懒散的老者。对方依旧只是抬了抬眼皮,便挥手放行。
直接来到墨渊所在的静室。渡舟人依旧在烹茶,似乎亘古不变。
“前辈,我回来了。”鹿笙躬身一礼,语气平稳。
墨渊抬眸,目光在她身上一扫,微微颔首:“看来此行虽有波折,但结果尚可。”他显然看出了鹿笙气息更加凝练,以及那丝难以完全掩盖的、接触过极致法则后留下的独特韵味。
鹿笙没有废话,直接取出一枚特制的玉简,双手奉上:“此乃此次‘源海之眼’探查任务的初步报告,内含环境数据、界膜分析、风险模型及相关建议。”
墨渊接过玉简,神识沉入,快速浏览起来。起初面色平静,但随着阅读深入,他的眉头微微挑起,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异。尤其是当看到那份关于“清道夫”系统行为预测的初步模型时,他放下玉简,深深看了鹿笙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