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仙路搬砖 > 第626章 传薪殿与万界碑林

第626章 传薪殿与万界碑林(1 / 2)

踏上光之小径,周遭景象再次流转。不再是燃烧的灰色荒原,而是一条通往浮空岛核心的、由温润白玉铺就的宽阔神道。神道两侧,不再是奇花异草,而是一座座肃穆矗立的、风格各异的石碑。

这些石碑高矮不一,材质各异。有的如同曦曜文明的巨石碑,刻满星辰符文;有的似晶耀族的棱晶碑,内部流光溢彩,封存着精神印记;有的则是铁骸帝国般的金属碑,表面蚀刻着冰冷的逻辑代码与图纸;更有许多鹿笙从未见过的、由奇异能量体、生物基质甚至纯粹概念凝聚而成的碑体……

它们如同沉默的士兵,组成了一片浩瀚无垠的碑林。每一座石碑,都散发着一个独特文明的最后气息,承载着一段抗争失败却不肯彻底消亡的历史。悲伤、壮烈、不甘、希冀……种种情绪弥漫在空气中,沉重得让人窒息。

这里,是“万界碑林”。是无数“火种”未能成功抵达终点,最终在此长眠的证明。

鹿笙行走其间,步履不由变得沉重。她仿佛能听到那些石碑无声的倾诉,感受到它们最后的执念。“星瞳”扫过,能看到石碑表面流转的、微弱的文明余烬,如同风中残烛。

《弈天筹》默默记录着这些碑文的信息特征,虽然大部分因文明差异和能量衰减无法立刻解读,但其存在本身,就是一部浩瀚的、关于反抗与失败的悲壮史诗。

她明白了“传薪殿”的意义。这里不仅是传承之地,更是一座跨越了时空与种族界限的、阵亡者纪念碑。后来者于此,承接的不仅是力量,更是那份沉重如星海的使命与责任。

神道的尽头,便是那座古朴的“传薪殿”。

殿门敞开,内部并非金碧辉煌,而是一片深邃的、仿佛容纳了整片星空的黑暗。只有最中央,悬浮着一团温和、恒定、仿佛自太初以来便存在于此的赤金色火焰——那并非她融入体内的“初火之种”,而是更加本源、更加磅礴的“初火”本体的一缕投影!

仅仅是注视着那团火焰,鹿笙就感到自身的“初火之种”在欢欣雀跃,寂灭元婴更加凝实,对“寂灭”与“生机”的感悟自发地加深。同时,一股浩瀚而温和的意志,如同暖流般拂过她的身心,洗涤着连日来的疲惫与惊惧。

在这股意志面前,她感觉自己渺小如尘埃,却又奇异地感到安心,仿佛漂泊的游子终于找到了归宿。

“上前来,承载薪火者。”一个苍老、平和,却蕴含着无尽岁月与智慧的声音,直接在她心间响起。

鹿笙依言上前,在那团初火投影下方站定,躬身行礼:“后学鹿笙,拜见前辈。”

“不必多礼。”那声音温和道,“你能通过‘道心鉴真’,引燃‘初火之种’,便是有缘,亦有资格知晓部分真相,承接部分遗泽。”

随着话音,初火投影分出一缕微光,没入鹿笙眉心。大量信息瞬间涌入她的识海,被《弈天筹》迅速接收、整理。

· “观测者”与“清道夫”: 确认其为超越当前宇宙维度理解的超然存在集群\/个体。“观测者”负责设定“参数”与“规则”,“清道夫”负责执行“清理”,维护某种特定的“宇宙生态平衡”。其动机与最终目的,依旧成谜。

· “大寂灭潮汐”: 是“观测者”用以“重置”宇宙、清除“冗余变量”和“潜在威胁”的主要工具之一,周期性地发动,并非完全不可预测,但其运作机制极为复杂。

· 抗争历史: 初火之地,并非某个单一文明所建,而是由最早一批意识到威胁的、最古老的文明联合缔造,作为观测“潮汐”、保留“火种”、研究对抗方法的最后堡垒。寂灭一脉、曦曜文明等,均是不同时期的加盟者或继承者。

· 当前困境: 初火之地在漫长岁月中多次遭受“清道夫”重点打击,力量已大不如前,只能勉强维持这片最后净土的隐匿与存在。对外界诸多“火种”的覆灭,已无力援手。

· 传承与使命: 传承的并非某种无敌的功法或技术,而是如何更好地“隐匿”、“观察”、“解析”潮汐与清道夫,以及如何在不同文明技术体系间找到“兼容”与“创新”之路,寻找那理论上存在的、能够打破“清理循环”的“变量”。

信息流结束,鹿笙心神激荡。真相的冰山一角终于浮现,但随之而来的压力也如山岳般沉重。她面对的,是几乎无解的死局。

“感到无力,是正常的。”那苍老的声音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无数比你更强大的文明与个体,都倒在了这条路上。但希望,从未真正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