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黑风涧归来已过数日,外门生活仿佛又回到了之前的轨迹。鹿笙深居简出,每日雷打不动的功课,便是于晨曦初露之时,面对东方微熹,默诵《道德经》。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清静无为的经文如同涓涓细流,洗涤心神,亦是对识海中那朵毁灭黑莲种子的日常安抚与引导。每每诵至深处,她总能感到心神格外空明澄澈,与天地间的感应也似乎敏锐了一丝。
这一日,晨课方毕,心中道韵流转未绝。鹿笙如常般铺开符纸,研磨灵墨,准备绘制今日的《清洁符》——这已成为她练习制符熟练度、制造“合理废料”的日常。
提笔,蘸墨,神识缓缓注入笔尖,引导灵力勾勒那早已烂熟于心的符文结构。
然而,今日似乎有些不同。
诵经后的灵台格外清明,脑海中《道德经》的余韵竟与那新得的《弈天筹》秘术,以及更深层次的《易经》卦象知识自然而然地交融起来。阴阳、有无、祸福、动静…这些概念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化为了某种流动的意蕴。
笔尖下的符文线条,在她自己都未彻底意识到的情况下,仿佛被这股意蕴悄然影响,偏离了《清洁符》标准图谱的某几个细微转折处,笔势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一丝圆融流转、阴阳互藏的韵味。甚至在不经意间,一个极简化的、代表“巽”卦(风,入)的符号变体,被她融入了符脚的收笔处。
当她最后一笔落下,整张符箓并未像往常一样散发出纯净的清洁灵光,而是微微一颤,表面上闪过一层极其淡薄、难以察觉的氤氲之气,那气息变幻莫测,似白似灰,旋即隐没不见。符纸本身的颜色也似乎深了少许,看起来比普通《清洁符》更显古朴。
鹿笙一怔,从那种玄妙的状态中清醒过来。
“这是…”她拿起这张符箓,仔细感知。其中蕴含的灵力波动异常奇特,不再是单一的清洁效能,反而给人一种模糊、混沌、似乎包含着某种未定信息的感觉。
她尝试着像激活普通符箓一样,向其中注入一丝灵力。
符箓没有产生清洁效果,而是无风自动,在她掌心轻轻翻转了一圈,随后那道氤氲之气再次浮现,迅速凝聚、变化,最终呈现出一个极其模糊、转瞬即逝的意象——仿佛是一扇微微开启的门户,但门后景象混沌不明。
同时,鹿笙感到自身神识微微一荡,与那意象产生了刹那的交感,心中自然而然浮现出一个模糊的预感:今日若外出,或有机遇,但机遇之中隐有微澜,需谨慎辨别。
这感觉来得快,去得也快。掌中符箓上的异象完全消失,灵力耗尽,变得如同废纸,但其材质似乎也承受不住这次异变,微微发脆。
鹿笙目瞪口呆地看着手中报废的符箓,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这…这根本不是《清洁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