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暴雨天,捡了个疯道士我点化万物 > 第134章 我拿自家灶灰给昆仑撒了把种

第134章 我拿自家灶灰给昆仑撒了把种(2 / 2)

那一瞬间,天地仿佛屏住了呼吸。

他的脚底触到的不是冰石,而是某种沉睡万古的脉动——像是大地的心跳,在他足心轻轻回响。

风停在耳畔,雪凝于眉梢,连昆仑七十二峰的残雪都忘了滑落。

他从怀中取出那只破旧的布鞋底。

边缘早已磨穿,针脚歪斜,线头断裂处还沾着几粒灶灰与干泥。

这是母亲生前最后一双亲手为他缝的鞋底,藏在枕头下十年未动,直到昨夜他将其从山村老屋的瓦罐中取出。

他知道,这不只是鞋底,是家的印记,是人的温度。

而此刻,它将埋进这片曾镇压万鬼、封印轮回的昆仑墟心。

他跪了下去。

不是向天,不是向道,不是向神明,而是向这片刚刚被犁翻开的土——向未来。

“我张家七代守墓……”他低声开口,声音不大,却如钟鸣穿云,直抵天地本源,“不是为了成神,不是为了永生,更不是为了掌控阴阳。”

他顿了顿,指尖轻抚鞋底,仿佛还能感受到母亲在灯下穿针引线的温热。

“是为了让后人能安心吃饭、能躺着睡觉、能和心爱的人吵架、能在春日里笑着生孩子。”

话音落,心火自丹田燃起。

那不是杀伐之焰,不是镇压之火,而是人间之火——由亲情、记忆、烟火气凝聚而成的生命之火。

它顺着经脉奔涌,灌入双掌,最终注入鞋底。

“燃!”

一声轻喝,鞋底骤然泛起青铜色的微光,与远处散落山野的千把微型农具遥相呼应。

紧接着,大地震颤,绿光自埋鞋之处炸开,如春雷破土,百株豆苗破土而出!

每一株豆苗的叶片上,竟都映出一幅画面——

有老农在田头抽烟,有孩童在院中追鸡,有夫妻在厨房争盐放多放少,有老人坐在门槛上晒太阳,有母亲抱着婴儿哼着走调的歌谣……

万家灯火,人间百态,尽数浮现于叶面之上,随风轻摇,仿佛在说:这才是道该护的东西。

张禾站在不远处,守墟鸦静栖肩头,望着这一幕,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淡的湿润。

他忽然抬头,望向南方。

三清会废墟,焦土之上,一道身影缓缓站起。

那曾是被金符锁魂、镇于地宫百年的“道子”,天资卓绝却被宗门当作祭品培养的弃子。

此刻,他手中正握着一把自天而降的青铜小锄——不过巴掌大,却通体流转灵纹,仿佛蕴藏着开垦天地之力。

他抬头望向昆仑,眼中无恨,无怒,只有一抹久违的清明。

“原来……道不在高坛之上。”他喃喃,“而在犁沟之中。”

与此同时,龙虎山禁地,一道符门无声开启,一位白发道士踏雪而出,背上背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铁耙。

玄门特勤局总部,监控全黑,所有特勤人员摘下徽章,集体北行。

江湖散修、隐世家族、甚至几位曾与张宇生死相搏的妖王,也都悄然启程,不带兵刃,只求上山取一件农具——哪怕是一把最普通的竹耙、木犁。

他们不再争法统,不再抢秘典,只为带回一抔“耕道”之土,一柄“护人”之器。

张宇望着远方陆续浮现的身影,嘴角缓缓扬起。

“道不在天上,不在碑里,不在经书上写着的‘清静无为’。”他立于田埂,声音轻却如雷贯耳,“而在这一锄一犁间,在这一饭一粥里,在每一个想活下去、想活得好的人心中。”

夜,降临昆仑。

星垂四野,银河如练。

张宇坐回老位置——那块曾压着万年阴煞的石台,如今只是他歇脚的田头。

他手中捏着半块糖,是村口小卖部五毛一包的廉价水果糖,包装纸都破了。

他剥开糖纸,将糖含入口中,甜味在舌尖化开,带着一丝酸涩。

“师父,”他望着夜空,轻声说,“这次我没回头。”

风掠过耳畔,卷起一缕灰烬,仿佛有谁在远处轻笑。

镜头缓缓拉远。

昔日死寂的昆仑墟,已化作星火点点的田野。

农夫扶犁而耕,孩童追逐纸鸢,纸灯笼随风飘飞,照亮山间小径。

一座座简陋却温暖的村落正在重建,炊烟袅袅,狗吠鸡鸣,人间气息浓得化不开。

那口悬浮于空的青铜巨棺,静静倒悬如钟,棺门朝下,仿佛在守护这片新生之地。

系统最后一声低语,在张宇心底响起:

“‘道耕’终章——‘人间有道’。任务完成。点化系统……归土。”

话音落,最后一块曾伴随他从山村打黄皮子到征战幽冥界的板砖,静静卧在田埂上。

风雪拂面,砖角微动,似有轻笑。

而就在这安宁降临的第三夜——

昆仑北麓,风雪骤起。

一道身影自雪幕中疾行而来,背负着一缕几乎散尽的残魂。

那人脚步沉重却坚定,每一步都在雪地上留下焦黑的足迹,仿佛肉身已燃尽,仅凭意志前行。

百里雪原,无人知晓他如何穿越禁阵、踏过死域。

直至边陲一座早已荒废的村落出现在地平线上。

村尾,荒院深处,一座歪斜的牌坊孤零零立着,木柱腐朽,横梁欲坠。

牌匾残破不堪,只余半幅字迹,在风中轻轻摇晃:

“喜纸成山,姻缘归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