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芳园还是廖湘当主任,书记却换了几位,老唐已退休,绿化处来的刘书记前年因车祸过世,现任书记是老赵,不过他也马上就要到点退下来了。流芳园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片熟悉的园子,只是多了几分岁月的沧桑。扩园建馆的事还停留在规划图纸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进展,唯一不同的是,当年李华建设流芳园栽植的花草树木已长得郁郁葱葱,高大挺拔了,整个园子看上去更加精致了。
李华是市园林局王杰书记亲自送过来的。欢迎会上,王书记拍着李华的肩膀,对流芳园的干部职工们说道:“李华同志是流芳园的老领导,是咱们园林绿化行业的中坚力量,虽然之前有些波折,但他的能力和贡献大家都有目共睹。现在市局让他来流芳园当支部书记,就是希望他能继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大家把流芳园建设得更好。”
李华微笑着向大家点头示意,心里却五味杂陈。原以为那年离开流芳园就再也不会回来了,可如今,兜兜转转这么些年,从单位的一把手做成现在还没有正式任命文件的支部书记,实在有些不尴不尬:“廖主任,我现在又回到单位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了,希望在你的带领下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廖湘主任倒是很热情,他拉着李华的手说:“李书记,您能回流芳园,那真是我们全体干部职工的福气啊,以后咱们一起努力,把流芳园的工作做得更出色。”
李华客气地回应着,心里却在想着如何在这个尴尬的位置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他明白,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了,毕竟现在的情况和以前大不相同。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华尽量保持着低调。他每天按时上下班,认真处理着支部的一些日常事务。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力,但他还是努力尽到一个支部书记的责任。然而,单位里的一些人却对李华的存在有些看法:有的人觉得他是个“闲人”,占着个书记的位置却不干实事;有的人则对他之前在协会的事情还心存疑虑,总是有意无意地疏远他。
李华心里很清楚这些情况,但他并没有去计较,自己现在最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李华也会偶尔想起以前在协会的日子,那时候的自己意气风发,带领着协会取得了不少成绩。可如今,自己还是窝在这个曾经伤心的地方。但他并不后悔,人生就是这样,有起有落,有得有失。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李华在流芳园这个不尴不尬的支部书记位置上,默默地等待着命运的转机。
但命运似乎并没有垂青于他,几个月后,市里组织部门的文件正式下达,像流芳园管理处这样基层单位党政领导不再分设,这也意味着李华这个支部书记的位置变得十分微妙且尴尬。原本还抱有一丝希望能在这个岗位上有些作为的他,此刻彻底陷入了无所适从的境地。廖湘主任虽然表面上对他依然客气,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少再与他商议重要事务。其他干部职工也渐渐不再把他当作领导看待,有什么工作安排或者活动,也很少主动告知他。李华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遗忘在角落里的人,孤独而又无助。
他多次找王杰书记反映情况,希望能得到一些支持和帮助。王书记虽然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但也无奈地表示这是上面的政策规定,他也无能为力,让他先安心在单位待着,等待后续是否有新的调整安排。
李华心中的苦闷无处诉说。他开始反思自己这一路的经历,从城建局下海办公司、协会任职的风光到如今的尴尬,这一切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是因为家庭的变故,还是因为自己在工作上的疏忽,亦或是职场上各自利益的明争暗斗?看着流芳园里那些自己曾经亲手栽种的花草树木,如今已长得枝繁叶茂,心中感慨万千。曾经的自己就像这些充满活力的树木,努力向上生长,希冀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可如今,却仿佛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吹打得七零八落,满地狼藉。
大概是中秋节前的一天,李华坐在冷清的办公室百无聊赖地翻看着报纸,陈岚和王杰走进来,后面跟着廖湘。
李华赶忙起身,心中有些忐忑,不知道他们此番前来所为何事。陈岚面无表情,径直走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王杰则笑着对李华说:“李华啊,今天我们过来,是聊聊你在流芳园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李华微微点头,目光在三人身上流转,等待着下文。
王杰继续说道:“廖主任多次向局里反映,对你的工作不好怎么安排?我和陈局这次过来,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虽然现在政策上基层单位党政领导不再分设,但流芳园的工作还是得有人好好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