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点点头,从药篓里拿出几片叶子,有翠绿的、赤红的、金黄的,还有深褐的。“你看这草木,春天发青,属东方,像人的肝,主疏泄,若是憋着气,就像枝条被石头压住,长不舒展,自然要出乱子。”他拿起那片翠绿的叶子,“肝喜条达,就像这春木,得让它顺顺当当往上长。”
石壮在一旁听着,突然拍了下大腿:“我知道了!我总想着跟西边部落打架,憋着股火,这不就是把枝条压住了?”
岐伯笑了:“正是这个理。你肝气郁住了,气血走不到胳膊,就酸就疼;肝火往上冲,眼睛就红,心里就烧得慌。”他又转向老人,“您老也是一样,操心家里的事多了,肝气不舒,连累脾胃,所以又胀又渴。”
老人恍然大悟,拉着轩辕的手:“那可咋整?总不能啥也不管吧?”
“不是不管,是得会管。”轩辕接过话头,想起广成子教他的“静”字诀,“心里的事再多,也得像打理田地似的,该松松土就松松土。岐伯,咱们是不是可以教大家些法子,让肝气顺起来?”
岐伯从药篓里取出几株带根的草药,根茎是青褐色的,叶子带着股清苦的气味。“这是柴胡,能疏肝解郁,拿来煮水喝,能解肋下的疼。但更要紧的是调神,就像你在崆峒山学的导引术,春天可以多做些伸展的动作,像树枝那样往上拔,气就顺了。”
正说着,门外又跑进来一个妇人,怀里抱着个孩子,孩子哭得脸通红,小手一个劲地抓自己的胸口。“轩辕,岐伯,你看这娃,从早上就哭,奶也不吃,是不是中了什么邪?”
轩辕抱过孩子,摸了摸他的额头,不热,再看孩子的舌头,舌尖红得像点了朱砂。“他昨夜是不是受了惊吓?”
妇人点头:“是呀,夜里打雷,他吓得直哆嗦,之后就一直哭。”
岐伯凑近看了看,轻声道:“这是心火动了。你看这孩子,哭起来脸通红,像夏天的太阳,心属火,对应南方,受了惊,心火就往上冒。”他从药篓里拿出几颗红色的果子,是山里的野山楂,“给孩子喂点山楂汁,能清心火,再抱着他晒晒太阳,让他听听树叶响,心神定了,就不哭了。”
轩辕抱着孩子,轻轻拍着他的背,心里忽然亮堂起来。春天对应肝,像东方的青木;夏天对应心,像南方的烈火——那秋天、冬天,还有中央的土地,是不是也对应着不同的脏腑?他想起仓库里储存的谷物,若是受潮了就会发霉,人吃了会肚子疼,这是不是和“土”有关?
“岐伯,”轩辕把孩子递给妇人,眼神里闪着光,“你说,肝属木,心属火,那脾是不是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岐伯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这一问,问到根上了。天地有五行,人有五脏,就像五谷要靠土地滋养,五脏也得靠五行之气调和。春天木旺,肝就容易受影响;夏天火旺,心就得多留意。这道理,还得慢慢琢磨,但你今天能把病症和时节、方位串起来,已是大进步了。”
老人喝了柴胡煮的水,又跟着轩辕学了几个伸展的动作,肋下的疼果然减轻了,脸上露出了笑意。石壮也嚷嚷着要学导引术,说以后再也不憋着气跟人置气了。院子里的桃花还在落,飘到轩辕的手背上,带着点痒痒的暖意。
他看着眼前这些鲜活的人,看着院子里青的草、红的花,突然明白,医道从来都不是藏在书本里的死道理,而是活在日出日落、花开花谢里,活在每个人的一呼一吸里。就像这春天的木气,既能让人精神抖擞,也能让人烦躁不安,关键是要懂它、顺它。
“轩辕,你在想什么?”岐伯递给他一片柴胡叶,清苦的气味钻进鼻腔,让人脑子一清。
轩辕接过叶子,望向远处的山峦,那里的积雪正在融化,汇成一条条小溪,滋润着山下的土地。“我在想,这五行与五脏的对应,肯定藏着治未病的法子。等咱们弄明白了,就能让族人少受些病痛的罪。”
他低头看着手里的柴胡叶,叶片上的纹路像一条条小路,通向身体深处。或许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顺着这些“路”,找到更多守护生命的智慧。
想知道《古人的智慧》中轩辕和岐伯如何进一步验证五行与五脏的对应,且看下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