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烂。”轩辕说得干脆,“南地潮湿,筋线在皮肉里会发霉,伤口会流脓,反倒成了祸害。南人遇外伤,多用草药嚼烂了敷上,草药的清苦能防溃烂,还能让皮肉慢慢长合——你看,连处理伤口的法子,都得跟着土地的脾气走。”
他转向最后一格“北”字,拿起那块能吸铁砂的磁石。北地的寒风似乎还藏在石缝里,触之生凉。“北边苦寒,风像刀子似的刮,人身上的热气容易被吹散,血脉就像冻住的河。北狄医士诊脉时总说‘脉细如丝,是阳气不足’,他们不用砭石放血,也少用苦寒草药,就用艾绒熏,用羊肉汤补,像给冻僵的人裹上厚衣,慢慢把阳气暖回来。”
苍术蹲在石壁前,看着四块石头、四个方向,忽然发现轩辕刻的字旁边,还悄悄画了些小符号:东边是海浪,南边是草木,西边是奔马,北边是雪花。“首领,您把这些都记下来,是想……”
“我想画一张图。”轩辕的声音里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郑重,他捡起燧石片,在石壁中央画了个大大的圆圈,“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人在中间。东边属木,草木生长,对应人的肝气,得疏泄才能条达,就像东夷的砭石,是‘疏’;南边属火,炎热升腾,对应人的心气,得清凉才能安宁,就像南方的草药,是‘清’。”
他的手指在圆圈里滑动,燧石片与石壁摩擦,发出细碎的声响,像在叩问天地的规律:“西边属金,坚硬收敛,对应人的肺气,得固护才能不散,就像西戎的缝合,是‘收’;北边属水,寒冷潜藏,对应人的肾气,得温养才能充盈,就像北地的艾灸,是‘温’。”
苍术忽然指着圆圈中心:“那中间呢?”
轩辕笑了,那笑容里有恍然大悟的释然,也有历经艰辛后的笃定:“中间是土,能生万物,也能容万物。就像人的心脾,不管是东边的淤、南边的湿、西边的伤、北边的寒,最终都得靠脾胃运化五谷,才能把药石的力气变成身上的力气。”他把四块石头往圆圈中心拢了拢,“你看,四方医法看着不同,其实都在围着这‘土’转——人吃的是地里的五谷,病的是受了天地的邪,治的是顺了四时的法。”
暮色渐渐漫上来,把石壁上的刻痕染成深褐色。远处传来部落的炊烟味,混着北地稷米的香、南地草药的苦、西地兽骨的腥、东地海盐的咸,竟奇异地融成一股让人安心的气息。
轩辕最后看了一眼石壁,那些符号和刻痕在暮色里仿佛活了过来:海浪推着砭石,草木缠着药草,奔马踏着骨片,雪花裹着磁石,都朝着中心的圆圈涌去。他忽然明白,自己这三年走的路,不是在收集零散的珠子,而是在找那根能把珠子串起来的线——这线,就是天地与人的那份默契。
“苍术,”他转身时,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清亮,“明天开始,我们把这些都记在竹简上,要写清:东地多痈疮,治用砭石疏泄;南地多瘴痢,治用草药清解;西地多外伤,治用缝合固护;北地多寒病,治用温灸补养。还要加上一句——”
他顿了顿,望着天边最后一抹霞光,一字一句道:“治人如治田,得看天看地看时节,半点马虎不得。”
苍术用力点头,忽然觉得首领的背影在暮色里格外挺拔,像极了崆峒山的轮廓——那是他们迟早要去的地方,听说那里藏着更根本的道理。
想知道《古人的智慧》中轩辕如何将这些地域医理与阴阳五行相连?且看下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