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人的智慧 > 第49章 五行治法,因势利导

第49章 五行治法,因势利导(2 / 2)

“说得好。”轩辕赞许地点头,将配好的药包递给猎手,“每日一剂,煎水服用,三日后再来复诊。”

猎手千恩万谢地带着少年离开,医庐内又恢复了宁静。雷公看着案上的草药,若有所思:“师父,如此看来,五行治法虽各有不同,但核心都是让五行回归平衡,对吗?”

“正是。”轩辕拿起笔,在竹简上写下“抑其过,补其不足”六个字,“木旺则疏肝平肝,如用柴胡、白芍;木弱则养肝柔肝,如用当归、枸杞。火旺则清热泻火,如黄连、黄芩;火弱则温阳补火,如肉桂、附子。土旺则祛湿健脾,如薏米、苍术;土弱则益气健脾,如白术、党参。金旺则清肺降气,如石膏、桑白皮;金弱则润肺补肺,如百合、麦冬。水旺则利水渗湿,如泽泻、车前子;水弱则补肾益水,如熟地、山药。”

他每说一味药,便拿起相应的草药展示给雷公看,声音沉稳而有力:“这些治法,就像治理国家,有的需要严明法度以抑豪强,有的需要休养生息以扶弱小,最终目的都是国泰民安。人体亦是如此,五行调和,方能百病不生。”

雷公一边记录,一边点头,忽然指着竹简上的“水弱则补肾益水”问道:“师父,上次北地那位腰痛的老者,您说他是肾水不足,用了熟地和黑豆,果然好转。这熟地和黑豆,为何能补肾水呢?”

轩辕走到药架旁,取下熟地。这熟地是用生地加酒蒸制而成,颜色乌黑,质地柔软,气味甘温。“熟地味甘性温,能补精益髓,就像给干涸的池塘注水。肾属水,藏精,精足则水旺。”他又拿起一碗黑豆,其色黑,饱满圆润,“黑豆色黑入肾,味甘性平,能补肾益阴,如同给池塘补充源头活水。两者配合,能让肾水充盈,腰痛自然缓解。”

“那若是水旺呢?”雷公追问。

“水旺则易泛滥,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等症。”轩辕答道,“这时需利水渗湿,如用泽泻能利水消肿,车前子能清热利尿,就像疏通河道,让多余的水排出体外。”他顿了顿,想起一事,“前几日东边河湾部落闹水肿,用了泽泻和茯苓,效果显着,便是这个道理。”

说话间,日头已升至中天,医庐外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是南坡部落的几个族人抬着一个担架赶来,担架上躺着一个壮年男子,面色通红,烦躁不安,嘴里不停念叨着“热、热”。

“轩辕先生,他从昨天开始就发烧,说胡话,还抽搐!”一个族人急声道。

轩辕上前,摸了摸男子的额头,滚烫如烙铁。再看其舌质红绛,脉象洪数。“这是热毒入里,心火亢盛,已波及肝木。”轩辕沉声道,“火盛则克金,还会引动肝风,需立刻清热泻火,平肝息风。”

他迅速配药:黄连、黄芩清热泻火以灭心火;石膏、知母清泻肺热以保金;又加了钩藤、羚羊角平肝息风以制木。“快,煎药!”轩辕对雷公吩咐道,“用急火煎,一刻也不能耽搁。”

雷公应声忙碌起来,药罐里的水很快沸腾,草药的苦涩气味弥漫开来。轩辕守在男子身边,不时观察其神色,心中思索:火性炎上,易生风动血,此案火势迅猛,需重拳出击,方能遏制。这就如同救火,小火可用水浇,大火则需釜底抽薪,辅以风力疏导,方能见效。

不多时,药煎好了,雷公小心翼翼地将药汁喂入男子口中。大约过了一个时辰,男子的体温渐渐降了下来,抽搐也停止了,呼吸变得平稳。

“先生真乃神医!”族人们纷纷赞叹。

轩辕松了口气,对雷公说:“你看,此案便是‘火盛及木’,治法需兼顾,既要灭火,又要平肝。五行之间相互关联,治病时需观全局,不能只看一隅。”

雷公连连点头,将此案详细记录在竹简上,心中对五行治法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夕阳西下,医庐内渐渐安静下来。轩辕整理着一日的医案,看着上面记录的各种病症与治法,从肝木的疏泄到心火的温煦,从脾土的运化到肺金的肃降,再到肾水的滋养,五行如五根丝线,将零散的医法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师父,您说这五行治法,是不是就是医道的根本?”雷公收拾着药具,轻声问道。

轩辕抬头望向窗外,晚霞染红了天际,远处的山峦如黛。“五行治法是医道的重要支柱,但并非全部。”他缓缓道,“医道的根本,在于顺应自然,调和阴阳,五行不过是阐释阴阳变化的工具。就像用手指指月亮,手指并非月亮本身,但通过手指,我们能更好地看到月亮。”

他放下竹简,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学医之路,如同攀山,每一步都需脚踏实地,每一个发现都需经实践检验。今日我们悟透五行治法,明日或许还会有新的见解。医道无涯,唯有不断探索,方能精进。”

雷公望着师父坚毅的侧脸,心中充满了敬佩。他知道,师父所说的“探索”,并非凭空臆想,而是如今日这般,在一个个病例中总结,在一次次实践中验证,从细微处见真章,从纷繁中理头绪。

夜色渐浓,医庐内的灯火却依旧明亮。轩辕拿起笔,在新的竹简上写下“五行治法,因势利导,辨证施治,方为上策”,笔尖落下的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医道的长河在眼前流淌,而他与弟子们,正泛舟其上,不断探寻着更远的彼岸。

想知道轩辕后面会发现什么?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