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补充道:“不仅用药,针灸也可依相克之理。如肝火旺者,可刺肺经的鱼际穴(属金),以金克木;心火盛者,可刺肾经的涌泉穴(属水),以水克火。”他取过一根骨针,在轩辕手腕处比划,“你看这太渊穴,属肺金,若肝木犯上,刺此穴可平肝潜阳。”
轩辕忽然想起一事,眉头微蹙:“弟子在北方时,见一孩童因受惊吓,小便失禁,面色发白。北方医者说是‘恐伤肾’,肾属水,恐则水乱,用了益智仁(属土)煮水,孩童便好了。这是否是土克水?”
“然也。”岐伯点头,“肾水主藏,恐则气下,肾失封藏,水液失控。益智仁性温入脾土,土能制水,故能固肾止遗。这便是以土克水,补土以制水乱。”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院中那棵老槐树:“你看这树,根(土)吸收水分(水),树干(木)向上生长,枝叶(火)接受阳光,秋冬落叶(金)回归土壤,循环往复,全赖五行生克。人若能悟透此理,治病便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轩辕跟着走到窗前,望着老槐树苍劲的枝干,心中百感交集。周游四方时,他收集了无数零散的医法,如今经岐伯点化,用五行相克之理一串联,竟如散落的珍珠被穿成了项链,瞬间有了章法。
“师父,弟子有一事不明。”轩辕转过身,神色凝重,“若五行相克失衡,出现‘反克’怎么办?比如金本克木,若木过旺,是否会反过来克金?”
岐伯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能想到这点,说明已入佳境。确实如此,木过旺能反克金,称为‘木侮金’,好比狂风能折断金属器物。人若肝火过旺,灼伤肺金,便会出现咳血、胸痛,这便是木侮金,此时需先平肝木,再补肺金,双管齐下。”
他取过青色木石,用力压在白色金石之上:“就像这样,木盛金衰,便会反克。治病时需辨明是‘乘’还是‘侮’,‘乘’是强者欺弱者,‘侮’是弱者反欺强者,治法虽有不同,核心却都是恢复相克平衡。”
轩辕俯身记录,笔尖在竹简上沙沙作响:“乘者,强凌弱,需抑强;侮者,弱反强,需扶弱兼抑强。”写罢,他心中豁然开朗,仿佛看到了一条清晰的医道之路。
此时,弟子推门而入,禀报说有位病人腹痛剧烈,冷汗直流。轩辕与岐伯对视一眼,快步走向诊室。
病人是位中年农夫,捂着腹部蜷缩在榻上,面色发青,舌苔白腻。轩辕按脉,脉象沉紧。他想起方才所学,问道:“近日是否淋雨,或食了生冷?”
农夫虚弱点头:“前日冒雨耕地,昨晚又吃了几块凉瓜,半夜便开始腹痛。”
“此为寒邪犯脾,土被寒水所困,属水侮土。”轩辕对岐伯道,“当温脾土以制水湿,可用干姜(温土)配苍术(燥湿)。”
岐伯颔首认可。轩辕开方抓药,让农夫趁热服下。不到半个时辰,农夫腹痛渐止,汗也收了。
望着农夫感激离去的背影,轩辕心中涌起一阵暖流。他转头看向岐伯,眼中满是坚定:“弟子明白了,相克之道,既是治病之法,亦是养生之要。人体如天地,需五行相制而不相害,方能长治久安。”
岐伯捋须长叹:“医道漫漫,你已窥得门径。但五行生克变化无穷,今日所论,不过是入门功夫。往后实践中,你还会遇到更复杂的情况,需用心体悟才是。”
夕阳西下,将师徒二人的身影拉得很长。案上的五块玉石在余晖中流转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天地万物的平衡之道。轩辕握紧手中的竹简,知道自己对医道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想知道轩辕后面会发现什么?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