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人的智慧 > 第41章 五行相生,脏腑关联

第41章 五行相生,脏腑关联(2 / 2)

轩辕站起身,在屋内踱步,晨光随着他的身影流动,照亮了墙上悬挂的人体经络图。图上的脏腑被他用不同颜色标注:肝青如木,心赤如火,脾黄如土,肺白如金,肾黑如水,此刻看来,那些线条仿佛活了过来,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圆环——肝藏血养心,心阳温脾,脾生精微充肺,肺化津液补肾,肾藏精养肝,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弟子从前治病,多是见症治症,如见肝病只知疏肝,见心病只知清心,却不知脏腑之间如此紧密相连。”他停在图前,指尖划过从肝到心的线条,“就像去年治过一个少年,总是心悸失眠,用了多少清心的草药都无效,后来发现他常发怒,原来是肝火旺灼伤心火。当时只知平肝,却没想起补肝血以养心,若是早懂这相生之理,只需疏肝的同时补肝血,心火自会平复。”

岐伯取过一卷竹简,上面是轩辕记录的医案,其中一页便写着那少年的病情。他用朱笔在“易怒”旁画了一株燃烧的草木:“你看,肝木过旺,化为邪火,反灼心火,此时若只浇灭火(清心),不修剪草木(平肝),火还会复燃。需平肝木,再补肝血(滋木),让木能正常生火,而非邪火燎原,这便是顺应相生,而非强行压制。”

轩辕接过竹简,指尖在字迹上摩挲,忽然想起西陲那个骨折的少年。那孩子最初用了外伤药,伤口却总不愈合,后来老阿妈每日给他喝羊骨汤配山药,不到半月便结痂。当时只知山药健脾,却不知是通过脾土生肺金,让肺气推动气血,再通过肺金生水滋养肾精,肾精充足方能长骨——原来这一个伤口的愈合,竟牵动了土、金、水三行,涉及脾、肺、肾三脏。

“如此说来,治病需观全局,不能只看一处。”他提笔在医案旁补写道:“脾土虚则肺金弱,肺金弱则肾水亏,肾水亏则肝木枯,肝木枯则心火衰,一环受损,环环皆伤。”写完,他忽然想起自己年少时得过一场咳喘,当时巫医用烟薰,反而越咳越重,后来岐伯用了补脾气的药,咳喘竟自行消退——那时不懂,如今才知是补土生金,让肺气自行恢复。

岐伯看着他批注的医案,眼中满是欣慰:“人身如天地,五行如四季,相生相养,方能平衡。你看那农田,需先松土(土),再引水(水),播下种子(木),经日晒(火),方能收获(金),缺了哪一步都不行。治病也是如此,需找到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母不生子,还是子不养母,然后顺其性而补之,方能药到病除。”

窗外的阳光渐渐升高,照在五行转盘上,五个古字反射出耀眼的光。轩辕拿起转盘,轻轻转动,听着木与火、火与土、土与金、金与水、水与木的碰撞声,仿佛听到了人体脏腑运转的节律。他忽然明白,自己周游天下所见的种种医法,东方的导引、南方的草药、西方的食疗、北方的诊法,其实都在这五行相生的规律之中,只是从前未能看透这层联系。

“弟子明白了。”他将转盘放在案上,目光坚定,“从此治病,不仅要辨病症,更要寻根源,看是哪一行不足,哪一脏失养,顺其相生之理调治。就像引水浇田,需顺着地势,而非强行灌淹。”

岐伯笑着点头,从药篓里取出几味草药:“那便来试试。这是肝郁犯脾的患者,你按相生之理,该如何用药?”

轩辕看着那几味药——柴胡疏肝,山药健脾,还有一味熟地补肾。他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的关窍:“肝木克脾土,需疏肝(调木),但木需水生,故加熟地补肾水(滋水涵木),再用山药健脾土(防木克),如此肝木得养而不横逆,脾土得护而能运化,正是顺应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的道理。”

岐伯抚须大笑:“善!你已入门径。这五行相生,看似简单,实则包罗万象,往后还需在实践中细细体悟。”

轩辕望着案上的草药,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明悟。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五行相生的奥秘还有更多等待他去探索,而每一点领悟,都将让他离医道的真谛更近一步。

想知道轩辕后面会如何运用五行相生之理诊治更多疑难杂症?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