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人的智慧 > 第39章 金气肃降,肺主呼吸

第39章 金气肃降,肺主呼吸(1 / 2)

第39章:金气肃降,肺主呼吸

晨露未曦时,岐伯已在药圃中侍弄那些沾着潮气的草木。轩辕踏着青石板上的薄霜赶来,昨夜关于“五行配脏”的思绪仍在脑中翻涌,木与肝、火与心的对应已让他窥见医理的脉络,此刻便想追问余下的关联。

“师父,”轩辕在岐伯身后站定,见他正将一株叶片发白的植物移栽到背阴处,“昨日所言木火对应肝心,弟子反复琢磨,越觉其中藏着天地间的道理。不知这金与水,又该对应哪般脏腑?”

岐伯直起身,袖口沾了些湿润的泥土,他指着那株刚栽好的植物道:“你看这白薇,叶片泛白,性寒凉,专能清解肺热。它在五行中便属金,而肺,恰如这金一般,喜清肃,恶燥烈。”

轩辕蹲下身细看白薇,叶片薄如蝉翼,脉络清晰,凑近闻时,有股清苦的气息钻入鼻腔,让他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胸中竟有种豁然通畅之感。“金性肃杀,如秋气收敛,”岐伯的声音从头顶传来,带着晨露的清润,“肺则主气,司呼吸,宜清宜降。若肺气上逆,便会咳喘不止;若肺燥津亏,就会痰少咽干。”

这话如同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轩辕记忆的闸门。他猛地想起西陲草原上的那些日子——那时他们刚离开湿热的南疆,初入西陲,干燥的风卷着沙砾掠过草原,吹得人鼻腔发干,不少牧民都犯了咳嗽的毛病。有位老阿妈给他端来过一碗雪梨羹,那梨子削得极薄,在陶碗里堆得像朵白花,浇上温热的蜂蜜水,入口甜润,咽下去时,喉咙里的灼痛感竟消了大半。

“弟子记得,西陲牧民常用雪梨润肺,”轩辕抬头看向岐伯,眼中闪着亮光,“那雪梨色白,味甘凉,恰如金之清润。吃下去之后,咳喘确能缓解,想来正是应了肺喜润恶燥的性子。”

岐伯捋了捋胡须,眼底泛起笑意:“你能将所见所闻与医理相印证,便是进益了。再想想,草原上的人为何多咳喘?”

轩辕沉吟片刻,起身望向东方,仿佛能透过晨雾看到西陲的景象:“西陲多风,气候干燥,风属木,木能克金。风燥之气侵袭,肺金受克,便会失其清肃之性,肺气上逆而咳喘。”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就像秋风扫过树林,枝叶凋零,肺气若被燥邪所伤,也会失去滋养,变得脆弱。”

“说得好。”岐伯赞许点头,转身引他往医庐走去,“肺为华盖,居于胸腔之上,像把伞似的护着漏下来,扰了脏腑安宁。所以治肺之病,总要先顾着它的清润本性。”

进了医庐,岐伯从陶罐里取出一块晒干的百合,递到轩辕手中。那百合瓣层层叠叠,呈半透明的乳白色,摸起来干燥却不僵硬。“你闻闻。”轩辕依言轻嗅,一股淡淡的幽香萦绕鼻尖,竟让人心神安宁。“百合生于秋季,得金气之精,”岐伯道,“用它煮汤,能润肺止咳,安神定志。西陲有位牧户的小儿,夜夜咳喘难眠,便是用百合配着蜂蜜炖了吃,不出三日,便能安睡了。”

轩辕将百合凑近灯光细看,忽然想起在西陲见过的另一种情形:有位猎人在追捕黄羊时不慎坠崖,虽未伤及筋骨,却总觉得胸闷气短,稍微动一动就喘得厉害。当时部落的医者用了一味叫“杏仁”的药材,将其捣碎后煮水给他喝,不过几日,那猎人便能重新骑马了。

“弟子还见过用杏仁治喘的,”轩辕道,“那杏仁外壳坚硬,如金石之质,敲开后内里的果仁却油润饱满。医者说它能‘降气’,想来也是合了金气肃降之意?”

岐伯闻言,取过案上的杏仁,用指尖捏起一枚:“正是。杏仁性苦温,能降肺气,就像秋风将扬起的尘埃按回地面。肺主呼吸,一呼一吸之间,全凭肺气的升降。若肺气只升不降,便会咳喘;若只降不升,又会气短。这杏仁,便是助它恢复沉降之能的。”他说着,将杏仁递给轩辕,“你尝尝。”

轩辕接过杏仁,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初时有些苦涩,嚼到后来,竟有股淡淡的油脂香在舌尖弥漫开来,顺着喉咙滑下,胸口仿佛真的轻快了些。“这般滋味,倒是与肺的特性相合,”他笑道,“外刚内柔,既能清肃,又能滋养。”

“不止如此。”岐伯转身在竹简上写下“金—肺”二字,笔尖在竹片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肺不仅主呼吸,还能通调水道。你想,天地间的水汽,靠什么散布四方?靠风。人体的津液,靠什么运行全身?靠肺气的宣发。而津液的代谢,又靠肺气的肃降,将多余的水液下输到膀胱。这便如金气既能吹散云雾,又能凝聚雨露一般。”

这话让轩辕想起南疆的雨林——那里水汽蒸腾,却少有积水,正是因为充沛的降雨(如肺气肃降)与强劲的气流(如肺气宣发)相互配合,才让水分循环不息。而西陲草原虽然干燥,但牧民们饮用的泉水,也是靠高山融雪(津液)经河道(水道)汇聚而成,这河道的畅通,岂不就像肺气通调水道的作用?

“弟子明白了,”轩辕抚掌道,“若肺气失调,水道便会紊乱。比如有些人水肿,不仅咳喘,还会小便不利,这便是肺气不降,水液无法下输膀胱之故。此时若只用利水的药材,怕是治标不治本,需得同时调理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