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对上了,”老牧民擦了擦汗,对周围人说,“快去烧点热水,把羊毛烫软了。”
很快,有人端来一盆热水。老牧民把羊毛放进热水里浸泡了一会儿,捞出来拧干,然后厚厚地裹在少年受伤的胳膊上。接着,他拿起那两根细木棍,分别放在胳膊的两侧,用布条一圈圈缠紧,将木棍和胳膊固定在一起。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过片刻功夫就完成了。
“这样就行了?”仲木忍不住问道,他在南疆见过处理骨折,多用木板固定,还得敷上不少草药。
老牧民看了他一眼,慢悠悠地说:“羊毛软和,能护住骨头,不让它再动;这木棍是‘硬柴’,笔直,能撑住胳膊,不让它弯。过个把月,骨头长好了,拆了就行。”
轩辕蹲在旁边,看得仔细。他注意到那羊毛泡过热水后变得更加柔软,裹在胳膊上严严实实,确实能起到缓冲的作用;而那两根木棍粗细均匀,长度也刚好能覆盖住受伤的部位,固定得很稳妥。他伸手轻轻碰了碰固定好的胳膊,木棍纹丝不动,羊毛则软软地贴着皮肤,不会硌伤。
“老人家,这方法是谁教您的?”轩辕问道,语气里满是敬佩。
老牧民笑了笑:“是我年轻时,跟着一个从东边来的医者学的。他说,骨头断了,就像断了的木柴,得先把它对齐,再用东西固定住,让它自己慢慢长好。我们草原上没有那么多木板,就用羊毛和硬柴代替,一样管用。”他顿了顿,又说,“你们是行医的,难道你们那边不是这么治的?”
“我们那边多用木板和草药,”轩辕坦诚道,“但您这方法,更简单方便,很适合草原上的情况。这羊毛……”他指了指少年胳膊上的羊毛,“除了软和,还有别的用处吗?”
“当然有,”老牧民很乐意分享,“羊毛暖和,裹着伤处,不容易受风寒。冬天的时候,还能防止冻伤。而且这羊毛吸水,要是伤口渗血,也能吸住,比麻布好用。”
轩辕恍然大悟,他之前只想着固定骨头,却没想到羊毛还有这么多好处。这看似简单的方法,其实蕴含着牧民们长期积累的生活智慧——他们就地取材,用身边最容易得到的东西来解决问题,实用又高效。
这时,少年的母亲端着一碗褐色的汤药过来,喂少年喝了下去。少年喝了药,脸色渐渐好看了些,也不怎么叫痛了。“这是用‘接骨草’熬的汤,”老牧民解释道,“能让骨头长得快些。”
轩辕看着那碗汤药,又看了看少年胳膊上的羊毛和木棍,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在南疆,处理骨折要用到复杂的草药配伍和精心制作的夹板,而在这西陲草原,方法虽然简单,却同样有效。这大概就是不同地域孕育出的不同医术吧,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优势。
“先生,您觉得这方法怎么样?”巴图在一旁问道,他刚才看到轩辕看得入神,心里也有些好奇。
轩辕站起身,对着老牧民深深一揖:“老人家的方法,简单实用,晚辈深受启发。行医之道,本就该因地制宜,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治好病,才是真本事。”
老牧民被他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摆了摆手:“都是些土法子,哪能跟你们这些读过书的先生比。”
“不,”轩辕认真地说,“这些法子都是宝贵的经验,是用无数次实践换来的。我们这次来,就是想学习这些在书本上学不到的智慧。”
巴图听了,很高兴:“那你们就多住些日子!我们草原上的人,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治病的土法子还是有一些的。我阿爸知道的最多,让他都教给你们!”
轩辕连忙道谢,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看了一眼远处正在吃草的牛羊,看了看那些在毡房前忙碌的牧民,又看了看地上那个已经安静下来的少年,觉得这片草原真是藏着太多值得探索的东西。
追风不知什么时候跑到了少年身边,用脑袋轻轻蹭着少年的脸颊,像是在安慰他。少年伸出没受伤的手,摸了摸追风的头,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轩辕的目光落在少年被固定好的胳膊上,心里暗暗记下了羊毛和硬柴的用法。他想,等回去之后,一定要把这方法记下来,或许在某些情况下,这简单的草原智慧,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夕阳西下,把草原染成了一片金色。毡房里升起了袅袅炊烟,空气中弥漫着烤肉的香气。巴图邀请轩辕和弟子们一起享用晚餐,大块的烤肉、香甜的奶酒,还有牧民们爽朗的笑声,都让轩辕觉得,这次西陲之行,一定会收获满满。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片草原还会带给他们更多关于外伤处理、关于动物药用的新奇发现,这些都将成为他医学知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想知道轩辕在西陲还能学到哪些独特的医术?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