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人的智慧 > 第216章 妇科调治,气血为要

第216章 妇科调治,气血为要(2 / 2)

轩辕心头一紧,快步上前,手指探向产妇的鼻息,又摸了摸她的手腕,脉象细弱如丝,几乎摸不到。他沉声道:“快抬到里间榻上!拿最快的火,烧一锅热水!”

弟子们手忙脚乱地照做,轩辕解开产妇的衣襟,见她胸口微微起伏,立即取过银针,选了“隐白”穴——大脚趾内侧,距趾甲角一分处,这是治崩漏的要穴,又在“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处施针,“百会为诸阳之会,能升阳举陷,固摄气血。”

施针的同时,他对弟子喊:“取‘固冲汤’的方子,加大剂量!黄芪用八钱,白术六钱,煅龙骨、煅牡蛎各五钱,茜草、海螵蛸三钱……快!”

弟子飞快地抓药,另一个弟子已将砂锅架在火上,水很快烧开,药草下锅,咕嘟咕嘟地冒着泡,药香混着水汽弥漫开来。轩辕守在榻边,不时捻转银针,又用指尖轻按产妇的人中,低声对她说:“撑住,药马上就好。”

产妇眼皮动了动,却没力气睁开,嘴唇翕动着,像是想说什么,最终只发出微弱的气音。汉子在一旁急得直搓手,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她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跟娃可怎么活啊……”

半个时辰后,药熬好了,轩辕让弟子用纱布滤出药汁,稍微晾温,再用小勺一点点往产妇嘴里喂。第一勺药汁下去,产妇喉头动了动,竟咽了下去。轩辕心中一喜:“有救了!”

连喂了三勺,他再摸脉时,虽仍虚弱,却比刚才有力了些。又过了一炷香的功夫,产妇下身的出血明显减少,脸色也渐渐有了一丝血色。汉子见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轩辕连连磕头:“大恩大德!先生真是活菩萨!”

轩辕扶起他:“产妇刚生产完,气血本就亏虚,若再动了肝火,或劳累过度,就容易出这种险症。这药得按时喝,另外,这几日只能喝些小米粥、鸡蛋羹,万万不可吃油腻的东西。”他又写下一个食疗方:“用红枣、桂圆、山药煮粥,每日喝一碗,能补气血。”

忙完这一阵,日头已升到半空,医庐里的妇人们看着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对轩辕更是信服。那个患闭经的女子起针后,摸着小腹说:“先生,刚才还坠着疼,现在轻快多了。”

轩辕笑了笑:“针是通经络的,药是补气血的,二者结合,才能标本兼治。”他取出早已备好的草药,对众人说:“女子调经,就像治水,既要疏浚——用活血的药让血流通畅,又要滋补——用养血的药让水源充足,缺了哪一样都不行。”

他拿起一株当归,指着断面说:“你们看,这当归断面有油润的光泽,气味清香,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是妇科常用的药,但得配着白芍用,白芍能柔肝止痛,二者一温一凉,才不会上火。”又拿起一块阿胶:“这是驴皮熬的胶,补血最是厉害,就像给干涸的土地浇水,不过体质湿热的人不能多吃,容易滞腻。”

妇人们听得认真,有个年长些的妇人问:“先生,我家姑娘十三了,月信来得总不准时,时来时不来,是不是也得这么治?”

“少女初潮,气血尚未充盈,月经不准是常事,”轩辕道,“不用急着用药,让她多吃些五谷杂粮,别熬夜,少生气,过两年自然就规律了。倒是你们这个年纪的,生孩子多了,容易气血两虚,平日里可以多吃些枸杞、桑椹,泡水喝也行,煮粥放一些也行,都是补气血的好东西。”

说着,他让弟子取来纸笔,画了一张女性经络简图,指着上面的穴位说:“平日里没事,可以按按‘血海’穴——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两寸,按的时候用拇指揉,每次三分钟,能调经养血;还有‘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按这个穴能疏肝理气,脾气不好的人多按按,对月经有好处。”

妇人们围过来看图,七嘴八舌地问着位置,有个手脚麻利的,当场就按在自己腿上试了试,笑着说:“还真有点酸胀,先生说得没错。”

轩辕看着众人认真的模样,心中颇感欣慰。想当年,部落里的妇人遇到妇科病症,要么找巫祝跳大神,要么硬扛着,多少人因此丢了性命。如今,她们能坐在这里,听他讲医理、说药方,懂得用草药和穴位调理身体,这便是医道传承的意义。

日头偏西时,妇人们才陆续离开,有的手里拿着草药,有的揣着画好的经络图,脸上都带着安心的笑容。那个患崩漏的妇人,被家人用担架抬着回去,临走时,她丈夫又塞给轩辕一包刚摘的野果,说是自家种的,一点心意。

弟子收拾着医案,见轩辕望着窗外发怔,轻声问:“先生,今日治了这么多妇科病,是不是该把这些经验专门记下来?”

轩辕回过神,点了点头:“嗯,女子的病,看似繁杂,其实都离不开‘气血’二字。血为阴,气为阳,阴阳调和,气血通畅,病自然就少了。”他走到案前,提笔写下:“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调经之要,在于通补结合,温清适宜……”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夕阳透过窗棂,在他鬓角的白发上镀上一层金光。医庐外,晚风拂过药圃,带来阵阵草药的清香,像是在为这传承不息的医道,轻轻唱和。

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