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哭,”轩辕摇摇头,“是让大家把心里的担忧、害怕、愤怒都讲出来。一个人的愁,大家分担,就会轻很多。”他转头对一个擅长讲故事的族人说:“你准备几个咱们部落以前克服难关的故事,到时候讲给大家听。”
当天傍晚,篝火广场上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跳跃着,映红了每个人的脸。起初,大家都低着头,没人说话,只有柴火燃烧的声音在广场上空回荡。轩辕率先开口,说起了自己小时候,部落遭遇旱灾,族人们齐心协力挖井引水,最终熬过难关的事。
“那时候,我爹说,只要大家心齐,黄土都能变成金。”轩辕的声音温和而有力,“现在我们遇到了秋雨,谷子发霉了,但我们还有手,有脚,有彼此。只要心不散,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他说完,广场上依旧沉默。过了一会儿,一个中年妇人突然哭了起来:“我家男人前几天去山里找吃的,摔断了腿,现在躺在家里,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她一哭,其他几个有难处的妇人也跟着掉起了眼泪。
“你男人的腿怎么样了?”轩辕问道,“有没有请医庐的弟子看过?”
“看过了,说是骨头接上了,就是得养着。”妇人抽噎着说,“可家里的谷子没了,他又不能动,我……”
“医庐还有些储存的草药和粮食,明天我让人给你送些过去。”轩辕当即说道,“你男人养伤期间,部落会派人帮你砍柴打水,不用担心。”
这时,石勇从人群里站了出来,他的声音还有些沙哑,却比昨天有力多了:“我今天去山里看了,虽然谷子坏了,但山脚下的野栗子熟了,摘些回来,也能顶些粮食。还有,我认识几处挖葛根的地方,葛根磨成粉,也能过冬。”
“我也知道哪里有野柿子!”一个年轻的猎手喊道。
“我会编筐,明天我带着大家编些筐子,好去装野果子!”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第一个人开口,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进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自己知道的能找到食物的地方,说着自己能做的事。刚才还弥漫在广场上的愁云,渐渐被一种热烈的气氛取代。
那个擅长讲故事的族人,见大家情绪高涨,便站起身,讲起了部落祖先在冰天雪地里狩猎,最终捕获巨兽,让整个部落度过严冬的故事。他讲得绘声绘色,时而模仿野兽的咆哮,时而比划着狩猎的动作,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大人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篝火越烧越旺,映在每个人的脸上,驱散了连日来的阴霾。有人提议唱歌,于是大家围着篝火,唱起了部落里古老的歌谣。歌声算不上优美,却充满了力量,在夜空中久久回荡。
轩辕站在人群边缘,看着眼前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看到那个哭闹的孩子,正跟着大人一起拍手,小脸上满是笑容;看到石勇和几个族人凑在一起,商量着明天进山的路线;看到那些刚才还在哭泣的妇人,此刻也在低声交谈,眉眼间多了几分神采。
夜深了,篝火渐渐弱了下去,大家才依依不舍地散去。走在回营帐的路上,轩辕想起了岐伯的话:“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就像身体的君主,要是君主愁眉不展,整个身体都会跟着消沉;可要是君主振作起来,身体的各个部分也会跟着充满活力。
接下来的几天,部落里的气氛焕然一新。男人们分成几队,有的进山打猎,有的去采摘野果、挖掘葛根;女人们则在家里处理采回来的食物,把野栗子晒干,把葛根磨成粉,空气中弥漫着忙碌而充实的气息。
石勇的劲头最足,每天天不亮就带着人进山,傍晚总能带回满满几筐野果,有时还能猎到几只野兔。他脸上的愁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汗水和笑容。那个摔断腿的男人,在医庐弟子的照料下,恢复得很快,已经能拄着拐杖下地了。那个哭闹的孩子,夜里睡得香甜,再也没有惊醒过。
轩辕把这些变化都记在了医案里。他写道:“忧思如乌云,聚则蔽日,散则晴空。治心病,需解其忧,宽其心,聚其力。”他还发现,那些参与到集体劳作中的族人,不仅心情好了,连之前一些诸如头痛、腹胀的小毛病,也不知不觉消失了。
这天,轩辕正在医庐整理药材,石勇兴冲冲地跑了进来,手里捧着一个陶罐:“先生,您尝尝这个!”他打开陶罐,一股清甜的香气飘了出来,里面是一些褐红色的块状物。
“这是?”轩辕有些好奇。
“是我们用野栗子和葛根做的糕,”石勇笑着说,“虽然不如谷子做的好吃,但填肚子没问题。您看,我们今天又摘了好多野栗子,足够吃一阵子了。”
轩辕拿起一块尝了尝,味道有些粗糙,却带着一股自然的清甜。他看着石勇黝黑脸上的笑容,心里豁然开朗:情志调和,说到底,就是让人们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在彼此的扶持中感受到力量。这种力量,比任何草药都更能滋养心神。
他提笔在医案上又添了一句:“心病还需心药医,心药者,希望也,团结也,生生不息之信念也。”
窗外,秋风依旧在吹,但这一次,吹起的不再是愁苦,而是人们脸上扬起的笑容,和为了过冬而忙碌的脚步。轩辕知道,这个冬天或许会很艰难,但只要族人们的心气不散,就一定能熬过去。而这种调理情志的方法,也该像草药知识一样,在联盟中传播开来,让更多人明白,守护心灵的健康,和守护身体的健康同样重要。
那么,轩辕会如何将这种情志调和之法融入日常的医疗中?当联盟再次遇到困境时,这种方法又会发挥怎样的作用?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