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人的智慧 > 第175章 孩童用药,剂量细分

第175章 孩童用药,剂量细分(2 / 2)

“先生,您这是在做什么?”阿木好奇地问。

“做一个孩童用药剂量表。”轩辕放下石笔,指着竹简上的字,“这些日子我发现,咱们给孩童用药太随意了,全凭感觉加减,这很容易出问题。孩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他们的五脏六腑、气血阴阳都和成人不一样,用药剂量必须严格按年龄来分,就像给不同尺寸的衣服裁布,大了小了都不合适。”

正说着,医庐外又传来一阵喧哗。这次来的是伏羲部落的两个大人,抬着一个竹编的小担架,上面躺着一个约莫五岁的孩子,孩子脸色蜡黄,有气无力地耷拉着脑袋,嘴角还挂着没擦干净的呕吐物。

“轩辕先生,这孩子上吐下泻两天了,吃什么吐什么,怕是快不行了。”抬担架的汉子急得满头大汗,将孩子放在木榻上时,手都在抖。

轩辕上前查看,见孩子眼窝深陷,嘴唇干裂,摸了摸脉,细弱得像快要断了的丝线。“是误食了不洁的果子吧?”他问道,伏羲部落附近的山林里有种红色的小野果,外形像缩小的山楂,实则有毒,孩童好奇,常忍不住摘来吃。

“是……昨天他跟小伙伴去山里玩,回来就说肚子疼,然后就开始吐……”孩子的母亲哭着说,“我们给了他点止泻的草药,按成人的量减半给的,可一点用都没有,反而吐得更厉害了。”

轩辕心里咯噔一下,连忙问:“用的什么草药?剂量多少?”

“就是您说的马齿苋,我们给了他一把,煮水喝的。”

“胡闹!”轩辕的声音陡然提高,他快步走到药柜前,取出马齿苋,指着那肥厚的叶片,“马齿苋性寒,成人用五钱就能止泻,五岁的孩子最多用两钱,你们给一把,足足有一两多,这不是治病,是催命啊!”

他一边说,一边让阿石取来陶罐,抓了少量的干姜和甘草,又加了些温热的米汤,放在火上慢慢熬着。“这孩子本就因中毒伤了脾胃,你们又用过量的寒性草药,现在脾胃已经像冻住的池塘,得先用温性的药把寒气驱散,才能慢慢调理。”

他让阿木取来之前写好的竹简,指着上面的剂量表:“你看,五岁孩童用成人一半的量,这‘一半’不是随口说的,得用秤称准了。马齿苋成人五钱,孩童就只能用二钱半,多一分都不行。”他转头对所有弟子说,“从今天起,医庐里必须备一杆小秤,给孩童抓药时,必须按年龄称准剂量,谁也不许凭感觉来!”

阿木和阿石都红了脸,低头应着。他们这才明白,先生为何如此看重剂量细分——孩童的身体就像一件精细的陶器,多一分力就会碰碎,少一分力又无法塑形,唯有恰到好处,才能既治好病,又不伤根本。

那天上午,医庐里格外忙碌。轩辕先给五岁的孩子喂了温胃的米汤药汁,看着他不再呕吐,才又开了调理肠胃的方子,剂量严格按“成人一半”来配;另一边,三岁的咳喘孩童喝了第二次药后,体温已经降了些,喘鸣声也轻了许多,妇人抱着孩子,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午后,阳光透过医庐的木窗,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轩辕坐在案前,借着光线仔细修改那篇剂量表。他不仅按年龄细分了用量,还在每种常见草药后面标注了孩童的最大用量,比如麻黄三岁以内最多用一钱,五岁以内最多用两钱;马齿苋三岁以内最多用一钱半,五岁以内最多用两钱……旁边还画了简单的刻度,像一把缩小的尺子,方便弟子们对照。

“先生,为什么孩童用药要这么讲究?”阿木帮着研墨,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字迹,忍不住问道,“巫医给孩子治病,都是随便抓点草药,有时也能好啊。”

轩辕放下石笔,揉了揉酸痛的手腕,他指着窗外正在药圃里追逐嬉戏的几个孩子,他们是前几天来医庐看病的,如今都已好转。“你看那些孩子,他们的生命力虽然旺盛,却也脆弱。巫医偶尔能治好病,就像蒙着眼睛射箭,碰巧射中了靶心,但更多的时候,是误伤了孩子的身体。”

他拿起修改好的竹简,递到阿木手里:“我们学医,是要让每一次治疗都有依据,就像种庄稼要懂时节,织布要懂经纬,给孩童用药,就得懂他们的身体特性。剂量细分不是麻烦,是对生命的敬畏。”

阿木接过竹简,指尖触到那些凹凸不平的刻痕,忽然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份剂量表,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弟弟就是因为发烧时用了过量的草药,最后没能救活,那时他不懂为什么,现在才明白,或许就是因为用药剂量不当。

“先生,我这就去做一杆小秤,以后给孩童抓药,一定按表上的剂量,一丝一毫都不差!”阿木捧着竹简,语气坚定。

轩辕点了点头,目光望向药圃里那些嫩绿的幼苗。它们需要恰到好处的阳光、水分和肥料,多了会枯萎,少了会瘦弱。孩童的身体也是如此,而这份剂量表,就像给幼苗量身定做的培育指南,虽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却能让每一步治疗都走在稳妥的路上。

傍晚时分,神农部落的妇人抱着孩子来告辞,孩子已经能睁开眼睛,虽然还有些虚弱,却会对着轩辕咧嘴笑了。伏羲部落的那个孩子也能喝下小半碗米粥,母亲摸着孩子不再滚烫的额头,对着轩辕连连磕头道谢。

轩辕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案上的剂量表,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医道之路漫漫,他或许永远无法穷尽所有的奥秘,但只要能多一分细心,多一分敬畏,就能让更多像这样的孩子,在病痛面前多一分生机。

只是,这剂量表是否能涵盖所有情况?遇到特殊体质的孩童,又该如何调整剂量?轩辕拿起石笔,在竹简的末尾又添了一行字:“孩童用药,除按年龄细分,更需观其体质强弱,灵活增减,方为周全。”

窗外的暮色渐渐浓了,医庐里的灯火却亮了起来,照着那份刚刚定稿的孩童用药剂量表,也照亮了医道传承中,那些关乎细微与敬畏的光芒。

下集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