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人的智慧 > 第162章 以毒攻毒治恶疮

第162章 以毒攻毒治恶疮(2 / 2)

片刻之后,少年的疼痛似乎减轻了些。轩辕深吸一口气,拿起桐叶上的砒石末,用一根削得极细的竹片,小心翼翼地将砒石末撒在恶疮中间的溃烂处,刚好覆盖住那些发黑的地方,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撒完砒石末,他立刻将调好的蒲公英糊敷在上面,厚厚的一层,像给恶疮盖了一床绿色的被子,然后用干净的麻布仔细包扎好,边缘处特意用绳子系紧,防止药膏脱落。

“好了。”轩辕直起身,额头上已经渗出了一层细汗。他看了看窗外,日头已经升高了不少,“接下来的三天,每天换一次药,每次都要用甘草水清洁,砒石的用量要一天比一天少,到第三天就只用蒲公英糊。”

他又转向那汉子:“这三天里,不能给他吃辛辣的食物,也不能喝冷水,只能喂些温热的米粥,若是他渴了,就用芦苇根煮水给他喝,能清热生津。”

汉子连连点头,把轩辕的话一字一句都记在心里。

接下来的三天,轩辕每天都亲自来换药。第一天,打开麻布时,疮口周围的红肿似乎消了一些,但渗出的脓血更多了,颜色也比之前更深。阿木看着有些担心:“先生,这是不是更严重了?”

轩辕却捻起一点脓血闻了闻,又仔细看了看疮口:“这是砒石在发挥作用,把深层的毒引出来了,是好事。”他按照之前的嘱咐,减少了砒石的用量,重新敷上草药糊。

第二天,换药时,奇迹已经开始显现——恶疮中间的黑色部分明显缩小了,周围的红肿也消退了不少,少年的体温虽然还有些高,但已经能睁开眼睛,虚弱地喊了一声“爹”。汉子激动得眼泪直流,对着轩辕又是一阵磕头。

第三天,轩辕没有再用砒石,只用蒲公英、紫花地丁和连翘调成的药糊。打开麻布时,疮口已经开始结痂,虽然还没有完全长好,但那种令人作呕的腥臭味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草药的清香。少年的脸色也红润了些,能少量地喝些米粥了。

到了第七天,少年已经能坐起来了。轩辕最后一次给他换药时,那个拳头大小的恶疮已经缩小到指甲盖那么大,结痂的地方开始脱落,露出里面粉嫩的新肉。少年笑着对轩辕说:“先生,我感觉身上有劲了,想出去晒晒太阳。”

汉子抱着儿子,对着轩辕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先生,您真是活菩萨啊!要不是您,我儿子就……”

轩辕扶起他,神色平静:“治病救人是医者的本分。不过你要记住,这恶疮虽然好了,但他身子还虚,得好好调养,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不能太过劳累,否则容易复发。”

等父子俩走后,阿木看着轩辕收拾药材,忍不住问道:“先生,用毒药来治病,这法子也太险了吧?要是不小心多用了一点,后果不堪设想。”

轩辕放下手里的石刀,看着窗外阳光下的药圃,缓缓说道:“医道本身就如同走钢丝,既要胆大,又要心细。就像这恶疮,毒气已经深入骨髓,就像田地里长了顽固的杂草,不用烈性的药,根本除不掉。但这烈性的药就像烈火,用好了能除草,用不好就会烧了庄稼,所以必须精准拿捏。”

他拿起一块未经炮制的砒石,通体雪白,像一块晶莹的玉石,却带着致命的毒性:“你看这砒石,生的能杀人,经过炮制却能救人,关键在于怎么用。这‘以毒攻毒’的法子,考验的不仅是医术,更是医者的仁心和定力——不能因为有毒就不敢用,也不能因为有效就滥用。”

阿木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拿起轩辕写的医案,上面详细记录着这次治疗的过程:恶疮的形态、用药的剂量、每天的变化,甚至连少年的饮食和精神状态都一一记下,旁边还画了恶疮每天变化的简图。

“以后遇到类似的病症,你就按照这个医案来,”轩辕对阿木说,“但记住,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疮毒的深浅也不一样,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不能生搬硬套。就像同样是一片田地,有的土肥,有的土瘦,施肥的多少自然要不一样。”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诊室,把轩辕和阿木的影子拉得很长。药圃里的草药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以毒攻毒”的古老智慧——毒与药,本就一线之隔,而医者的使命,就是在这一线之间,为患者开辟出一条生路。

那么,轩辕的医案中还记录着哪些奇特的治病方法?这些方法又将如何在弟子们手中传承下去?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