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人的智慧 > 第133章 汁液颜色辨功效

第133章 汁液颜色辨功效(2 / 2)

他又拿起装着白色汁液的陶碟,桔梗的汁黏稠,像清晨草叶上的露水。“那白色属金?对应肺?”他试探着问,想起之前学过的五行对应,“桔梗能治咳嗽,让痰容易咳出来,是不是因为白色入肺,能通利肺气?”

“说得好!”岐伯抚掌笑道,“桔梗的白汁,性辛散,像秋日的风,能吹散肺里的痰浊。白色属金,肺也属金,所以它能精准地作用于肺,让呼吸顺畅。你看这汁液黏滑,还能滋润肺燥,一举两得。”

轩辕越看越觉得奇妙,眼前的陶碟不再只是简单的汁液,而是草药与人体对话的密码。红色走血,黄色清热,黑色收敛,绿色疏泄,白色润肺,每种颜色都像一个信号,指引着草药去它该去的地方,发挥该有的作用。

“那是不是所有草药都能这样通过颜色判断功效?”他拿起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它的汁液是淡棕色,没什么特别的气味,“比如这个,该怎么看?”

岐伯看了一眼,道:“这是地榆,汁液虽不起眼,却能治那些烫伤、烧伤的伤口。它的棕色,像大地的颜色,性温和,能收敛生肌,让破损的皮肤慢慢长好。可见颜色是重要的参考,但不能一概而论,还得结合气味、生长环境、口感来综合判断。”

他拿起地榆,让轩辕凑近闻:“你闻它的气味,是不是带着一种沉稳的土气?不像黄柏那么清苦,也不像茜草那么温热,这就是它能温和收敛的缘故。”

轩辕仔细嗅闻,果然如此。他忽然明白,岐伯让他观察汁液颜色,不是要他死记硬背,而是要培养一种“观物取象”的能力——从草药的外在特征,去联想它的内在药性,就像通过一个人的言行,去推测他的品性。

“来,你试着把这些汁液的颜色和对应的功效,编成几句口诀,方便记忆。”岐伯鼓励道。

轩辕沉吟片刻,拿起石笔在竹简上写道:“茜草红,活血通;黄柏黄,清热疮;旱莲黑,止血捷;薄荷绿,疏泄足;桔梗白,利肺快……”

写着写着,他忽然停住笔,抬头看向岐伯,眼睛发亮:“师父,我是不是可以把每种草药的汁液颜色都画下来,附在百草图谱里?这样以后弟子们辨识草药时,一看颜色就能想起大概的功效,就像有了个直观的路标。”

岐伯笑着点头:“善哉!学医之道,贵在举一反三。你能想到这点,说明已经摸到门径了。颜色是‘象’,功效是‘理’,从象悟理,才能真正把药性刻在心里,而不是死记硬背。”

阳光渐渐升高,照在各色汁液上,反射出不同的光泽。轩辕看着眼前的草药与陶碟,忽然觉得它们不再是冰冷的植物,而是有了生命和灵性。红色的热烈,黄色的清冽,黑色的沉静,绿色的生机,白色的温润,每种颜色都是草药的语言,诉说着它们与人体、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他小心翼翼地将每个陶碟里的汁液倒掉,把草药分类捆好,准备晾晒。手指上还残留着各色汁液的痕迹,红的、黄的、黑的,像一枚枚特殊的印记,提醒着他今日的领悟。

“明日,我们去采些矿石药材,”岐伯的声音带着期许,“它们的颜色更奇特,你会发现,不仅草木有灵,金石也有其性。”

轩辕心中一动,矿石的颜色?是像赤铁矿那样的红,还是像方解石那样的白?它们的颜色又会对应着怎样的功效?他低头看了看竹简上刚写的口诀,仿佛已经看到一幅更丰富的色彩图谱在眼前展开,而这,仅仅是医道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那么,那些矿石药材的颜色与功效之间,又藏着怎样的奥秘?轩辕能从中学到新的识药之道吗?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