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以医结盟,救首领子
伏羲部落的议事帐篷里,空气像凝固的油脂,沉重得能拧出焦虑来。首领风昊背着手,在兽皮铺就的地面上踱来踱去,他那平日里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睛,此刻布满了红血丝,时不时瞟向帐篷角落的草席——那里躺着他年仅五岁的幼子风芽,小脸憋得青紫,四肢正不受控制地抽搐,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怪响,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气道。
三个部落里最有经验的巫医围在草席边,额头渗着冷汗。其中一个年长的巫医正拿着骨哨,对着风芽的耳朵反复吹奏,那尖锐的哨音刺得人耳膜发疼,可风芽的抽搐丝毫没有减轻。另一个巫医则端着一碗黑乎乎的药汁,试图往风芽嘴里灌,可孩子牙关紧咬,药汁顺着嘴角流下来,在草席上洇出深色的痕迹。
“没用的……都没用的……”风昊猛地停下脚步,拳头攥得咯咯作响,指节泛白,“昨天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成了这样?你们不是说只是受了点风寒吗?”
年长的巫医放下骨哨,擦了擦额头的汗,声音发颤:“首领,这……这恐怕不是风寒,是‘惊风’入体啊。我们已经跳了驱邪舞,也献祭了最好的猎物给山神,可这邪祟太凶,怕是……怕是不愿走啊。”
“放屁!”风昊一脚踹翻了旁边的陶罐,里面的祭祀用的谷物撒了一地,“山神要是真能显灵,还会让我的儿子遭这种罪?”他这话一出,几个巫医都吓得缩了缩脖子,不敢再言语。部落里谁都知道,风昊对这个小儿子疼爱有加,如今孩子危在旦夕,他早已没了往日的沉稳。
帐篷外传来一阵骚动,一个守卫掀帘进来,低声道:“首领,有熊国的轩辕求见,说……说或许能救小公子。”
“轩辕?”风昊皱起眉头,他记得这个年轻人,昨天来联络联盟时,自己还因为担心引火烧身,婉言拒绝了。此刻听说他能治病,风昊心里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是病急乱投医的希冀,另一方面又对这个陌生的年轻人充满疑虑。“他一个毛头小子,懂什么医术?怕不是想趁机耍什么花样。”
旁边的巫医也附和道:“首领三思啊,这‘惊风’是邪祟作祟,岂是凡夫俗子能治的?要是让他胡乱折腾,惊扰了邪祟,小公子恐怕就……”
帐篷外的轩辕听到里面的争执,忍不住提高了声音:“风昊首领,我知道您信不过我。但眼下小公子情况危急,与其坐着等死,不如让我试试。若是治不好,任凭您处置!”他身后的追风似乎也感受到了帐篷里的紧张气氛,低低地吼了一声,用脑袋蹭了蹭轩辕的手背,像是在给他鼓劲。
风昊犹豫了。他看向草席上的儿子,风芽的抽搐越来越剧烈,小脸已经由青紫变成了苍白,呼吸也越来越微弱。再拖下去,恐怕真的就没救了。他咬了咬牙,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让他进来!”
轩辕掀帘而入,一股浓重的草药味和汗味扑面而来。他没有理会周围投来的怀疑目光,径直走到草席边,蹲下身仔细观察风芽的状况。孩子的眼睛紧闭着,睫毛上挂着泪珠,四肢僵硬地抽搐着,嘴唇干裂,嘴角还残留着刚才溢出的药汁。
“他这样多久了?”轩辕一边问,一边伸出手指,轻轻搭在风芽的手腕上。这是他从岐伯那里学来的切脉之法,虽然还不熟练,但他能感觉到,孩子的脉搏又快又乱,像受惊的小鹿在乱撞。
风昊站在一旁,沉声道:“从昨天后半夜开始的,一开始只是有点发烧,后来就突然抽起来了,一直到现在。”
轩辕点点头,又翻看了风芽的眼皮,只见眼白上布满了红血丝。他想起岐伯曾说过,“惊风”有虚实之分,实证多是外感邪热、内蕴痰火所致,虚证则是由于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看风芽的症状,抽搐剧烈,面色发青,显然是实证。
“你们喂他喝的是什么药?”轩辕指着地上的药碗问道。
年长的巫医哼了一声,带着几分不屑:“这是用百年老参和虎骨熬的药,能补气驱邪,岂是你能懂的?”
轩辕拿起一块沾了药汁的草席,放在鼻尖闻了闻,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这药太燥了,小公子本就邪热内盛,再喝这温补的药,简直是火上浇油。”
“你胡说!”巫医怒道,“我们世代都是这么治病的,你一个外来的小子,懂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