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友好权限(2 / 2)

同时,她也深入学习万律界域的“秩序真谛”,使其灵能更加凝练和富有层次。

然而,绝对的和谐并不存在。

观念的差异仍在细微处体现。

这一日,在协约城的联合科研中心,一场关于“新一代规则自适应算法”的讨论会,演变成了一场小型的理念交锋。

星盟一方的科学家提出,算法应保留一定的“模糊区间”和“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可能出现的未知规则变化。

而万律界域的规则学者则坚持认为,算法必须绝对精确,所有变量都应被明确定义和约束,任何“模糊”都是潜在的漏洞和不稳定因素。

“但绝对的精确会扼杀创造性!”一位年轻的星盟科学家据理力争,“我们的很多重大突破都源于偶然和灵感!”

“灵感是未被量化的逻辑过程,”一位律光体学者冷静回应,“将其纳入可控的逻辑框架,才是高效且安全的途径。”

双方各执一词,讨论陷入了僵局。

这不仅仅是技术路线的分歧,更是“生之秩序”与“静之秩序”底层逻辑的碰撞。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社会管理层面。

星盟派驻的外交官尝试引入一些社区自治和民意反馈机制,但万律界域的管理者认为这引入了不必要的“噪音”,效率低下的“集体决策”远不如依据《万律法典》进行高效管理。

这些微澜让苏璃和艾丝特意识到,获得“友好权限”仅仅是第一步。

两个文明要真正深入理解和接纳对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张晓辰在身体恢复后,也关注着这些细节。

他并未强行干预,而是对苏璃和艾丝特说: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需强求一致。

重要的是保持沟通的渠道,让时间与实践来证明各自道路的价值。

我们寻求的是共生,而非同化。”

就在协约城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时,一个意外的发现,打破了相对的平静。

科学团队在利用“混沌源核”的能量进行一项高维规则模拟实验时,接收到了一个极其微弱、但异常熟悉的信号回波。

信号源似乎位于万律界域极其遥远的某个规则褶皱深处,其波动特征,与星盟之前遭遇的、来自“破碎星河”方向的“观察者”文明,高度相似!

“观察者?”苏月接到报告后大吃一惊,“他们不是被帝君击退了吗?

怎么会在这里出现信号?”

她立刻组织精干力量,对信号进行深度解析和溯源。

结果显示,这并非“观察者”文明主体的信号,更像是一个……迷失的、或者被遗弃的“探测器”或者“前哨单位”。

它似乎被困在万律界域复杂的规则迷宫中很久了,直到“混沌源核”的能量波动扩散开来,才仿佛被“激活”,发出了这微弱的求救或者说……标识信号。

这个消息立刻引起了高层重视。

“观察者”文明是受“虚无源头”驱使的掠夺者,极度危险。

虽然这只是一个失联单位,但谁也不能保证它是否还保留着敌意,或者能否联系上其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