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商业见解(1 / 2)

莫罗在钱庄等待兑换银票时,注意到身旁站着一位身穿青色长袍的中年男子,身边跟着一名随从,手中也拿着两袋银子,显然也是来兑换银票的。两人因等待的时间较长,便随意聊了起来。莫罗得知这位男子名叫杨超,是西南地区的一名药材商人,这次来京城是为了将从贵州等地收购的药材出售。

杨超见莫罗谈吐不凡,便随口问道:“莫兄看起来对生意门道颇有见解,不知是做哪一行的?”

莫罗笑了笑,谦虚地说道:“我不过是略懂一些皮毛罢了。杨兄既然是做药材生意的,想必对西南的药材市场了如指掌吧?”

杨超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西南的药材确实品质上乘,尤其是贵州的天麻、云南的三七,都是抢手货。不过,做药材生意也不容易,路途遥远,运输成本高,再加上各地税赋繁杂,利润并不如外人想象的那么丰厚。”

莫罗听后,微微一笑,说道:“杨兄说得是。不过,做生意最重要的是打通渠道,降低成本。若是能在运输和税赋上找到突破口,利润自然会提升。”

杨超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哦?莫兄有何高见?”

莫罗侃侃而谈:“首先,运输方面,杨兄可以考虑与当地的马帮合作。他们熟悉山路,运输效率高,成本也相对较低。其次,税赋方面,杨兄可以尝试与地方官府打好关系,争取一些优惠政策。若是能在当地设立仓库,分批运输,也能减少税赋的压力。”

杨超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莫兄果然见解独到!这些方法我倒是从未想过。不过,与官府打交道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莫罗笑了笑,继续说道:“杨兄不必担心。与官府打交道,无非是投其所好。若是能了解当地官员的需求,投其所好,自然能事半功倍。比如,有些官员喜欢收藏字画,有些则喜欢珍稀药材。这就是事在人为了,随即给了杨超一个你懂得的眼神。”

杨超听后,连连点头,心中对莫罗的佩服又多了几分。他没想到,莫罗对生意门道竟然如此精通,甚至比自己这个做了多年生意的人还要有见解。

就在这时,钱庄的掌柜孙甘成走了过来。他原本在柜台后忙碌,但听到莫罗和杨超的对话后,不禁对莫罗产生了兴趣。他见莫罗谈吐不俗,对生意门道也有不错的见解,便笑着加入了话题:“两位聊得如此投机,不知在谈些什么?”

杨超见孙甘成过来,连忙笑着说道:“孙掌柜,这位是莫兄,对生意门道颇有见解,我们正聊得兴起呢。”

孙甘成点了点头,笑着对莫罗说道:“莫兄果然不凡,刚才听您一番话,连我这个做了多年钱庄生意的人都受益匪浅。”

莫罗谦虚地说道:“孙掌柜过奖了,我不过是随口一说,谈不上什么见解。”

孙甘成摆了摆手,语气中带着几分赞赏:“莫兄不必谦虚。您刚才提到的打通渠道、降低成本的方法,正是我们生意人最需要的。不知莫兄是做哪一行的?”

莫罗笑了笑,说道:“我不过是做些小生意,不值一提。”

孙甘成见莫罗不愿多说,也不再多问,转而说道:“既然两位聊得如此投机,不如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来,好好聊聊?”

莫罗欣然同意,提议一起去月来客栈喝酒。杨超和孙甘成也欣然答应。三人一路有说有笑,朝月来客栈走去。

在路上,三人继续聊着生意上的话题。杨超问道:“莫兄,您刚才提到的与官府打交道的方法,确实很有见地。不过,若是遇到那些贪得无厌的官员,该如何应对?”

莫罗笑了笑,说道:“贪得无厌的官员固然难缠,但也不是没有办法。首先,要摸清他们的底线,知道他们最想要什么。其次,要学会适时拒绝,不能一味满足他们的要求。

孙甘成听后,连连点头:“莫兄果然高明!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与官府打交道,也适用于我们日常的生意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