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甄嬛传淑和(31)(2 / 2)

“苏培盛!”雍正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和冰冷的杀意。

“奴才在。”苏培盛一直躬身候在殿外,听到传唤,连忙小跑着进来,大气也不敢喘。

“传朕旨意,”雍正深吸一口气,竭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些,但那股寒意却怎么也掩饰不住,“太医院太医温实初,医德不修,行止不端,着即刻革职,发往青海军前效力,充任随行军医,非诏不得回京!”

苏培盛心头一凛,发往青海?那地方苦寒凶险,军前效力更是九死一生,这温太医是彻底完了。他不敢多问,连忙应道:“奴才遵旨。”

“还有,”雍正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厌恶,“常在甄氏,德行有亏,不敬君上,着降为答应,即日起迁居碎玉轩,无朕旨意,不得踏出宫门半步,禁足思过!”

从常在到答应,虽只降了两级,但迁居偏僻破败的碎玉轩,又加以禁足,这形同打入了冷宫,比直接废黜更为折辱。苏培盛暗暗心惊,这位甄氏,怕是再无翻身之日了。他再次躬身领命:“嗻!”

旨意很快传了下去,宫中一片哗然。温实初被押解出宫,前往遥远的青海;而甄嬛,则在众人或同情或幸灾乐祸的目光中,搬进了那座几乎被人遗忘的碎玉轩。

淑和得知消息时,正在自己的宫里摆弄着太医院送来的草药。听到芳若姑姑低声禀报了皇阿玛的旨意,她小小的脸上并没有太多意外。她太了解皇阿玛的性子了,爱的时候,能将人捧到天上;一旦恨了,便会毫不留情地踩入尘埃,务求对方永世不得翻身。甄嬛试图利用她去接近皇阿玛,这无疑是触碰了皇阿玛最敏感的神经,落得如此下场,也是意料之中。

这几年,后宫倒是陆陆续续添了好几位皇子公主,各宫的主位娘娘们,心思似乎更多地放在了抚育自己的孩子身上,争斗虽然依旧存在,却不像从前那般血雨腥风,动辄便是要人性命。

淑和在雍正心中的地位愈发特殊。她不仅是皇帝疼爱的女儿,更是能时不时拿出些“奇思妙想”和“天外之物”的宝贝。雍正励精图治,对淑和通过那个神秘“系统”奖励他的东西,并想方设法地将这些“恩赐”推广开来,用于改善民生,强盛国力。

在淑和的建议下,雍正甚至动用内帑,在京城内外开设了善堂,收容孤寡;又兴办了几处特殊的学堂,不问出身,专收那些家境贫寒却有读书天赋的学子,甚至破天荒地允许女子入学,学习医术、算学等实用技艺。这些举措,在朝野上下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却也实实在在地为雍正赢得了更多的民心。

时光荏苒,淑和渐渐长大。她没有像其他公主那样早早议亲嫁人,而是将全副精力都投入到了她所开创的那些“事业”中——完善善堂的运作,扩大学堂的规模,甚至还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工坊,尝试将系统里那些超越时代的知识转化为实物。雍正对女儿的选择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自由,他似乎也乐于看到女儿活得这般与众不同。

雍正皇帝最终还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弥留之际,他将淑和叫到病榻前,握着她的手,嘱咐继位的同胞弟弟弘曦定要继续支持姐姐的事业。新帝登基,对这位皇姐敬重有加,一如先帝在时,凡淑和所请,无不应允。

淑和在这个世界,没有经历寻常女子的婚嫁生子,却活出了另一番波澜壮阔。她将毕生心血都倾注在了那些利国利民的事业上,看着善堂里的老人安享晚年,看着学堂里的寒门子弟崭露头角,看着那些女子凭借一技之长立足于世,心中自有丘壑万千。她的一生,漫长而充实,直至八十六岁高龄,才在一个平静的午后,安详地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