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案引发的深海谜团被列为最高机密,由新成立的跨部门联合调查组接手,陆野及其刑侦团队的工作重心,也暂时从那个光怪陆离的未知领域,回归到更接地气、却也更加纷繁复杂的日常刑侦工作中。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在司徒玄落网、深海构造物被发现后的第二周,一起发生在北方工业重镇——辽安省省会奉都市的系列案件,通过内部紧急通道,再次摆上了陆野的案头。案件资料的开头,用醒目的红色字体标注着“疑似连环作案,手段特殊,社会影响恶劣”。
“陆局,奉都这边的情况,有点棘手,感觉……透着股邪性。”奉都市公安局主管刑侦的副局长郭磊,在视频连线中眉头紧锁,语气沉重,“两个月内,三起命案,受害者都是独居老人。”
“独居老人?入室抢劫?”陆野下意识地问道,这类案件并不少见。
“不是抢劫。”郭磊摇头,调出现场照片,“三家都被翻动过,但现金、存折、稍微值钱点的首饰,都没少。凶手的目的,好像不是为了钱。”
照片被放大到屏幕上。即使是见惯了各种场面的陆野,眉头也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照片中的受害者都是六十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倒在自家客厅或卧室,死因初步鉴定均为钝器多次击打头部,现场血迹喷溅状况显示凶手手段残忍。但更令人感到诡异的是,每位死者的双眼,都被一方崭新的、质地细腻的红色绒布严严实实地蒙住了!那红色,在昏暗的现场环境中,显得格外刺眼和突兀。
“蒙眼?红色绒布?”陆野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独特的细节。这绝非普通的杀人灭口或者激情犯罪,带有强烈的仪式感和个人标记。
“还有更奇怪的,”郭磊切换图片,是三张不同现场的特写,“在每位受害者的身边,都发现了一枚黄铜材质的五角星军徽,样式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军使用的制式。就端端正正地放在死者手边,或者胸口。”
红色蒙眼布!老式军徽!不为钱财!目标独居老人!
这几个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极其不协调且令人费解的犯罪画像。
“排查过受害者的社会关系了吗?有什么共同点?”陆野追问。
“正在全力排查。”郭磊汇报,“三位受害者,两男一女,年龄在六十五到七十八岁之间,都是奉都市本地人,退休前职业各不相同,有国企工人,有小学校长,还有一位是街道办事处的退休干部。社会关系看起来并不复杂,邻里反映性格都比较和善,没听说和谁有深仇大恨。目前发现的唯一共同点是,他们都曾是奉都第二机械厂的职工,或者与该厂有密切关联。那位老校长曾在厂子弟学校任教,街道干部也曾负责过该厂社区的协调工作。”
“奉都第二机械厂?”陆野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那是一家在计划经济时代辉煌过,但在九十年代末经历改制、最终破产的老牌国营大厂,曾经有上万名职工。
“对,就是那个厂子。”郭磊确认道,“厂子九八年破产,职工下岗分流,当时还引发过一些风波。这三名受害者,都亲身经历了那个时期。”
九十年代末……国企改制……下岗潮……陆野的思绪仿佛被拉回到了那个社会剧烈变革的年代。难道这起系列命案,与二十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有关?
“现场勘查呢?有什么发现?”
“凶手非常老练,戴了手套鞋套,三个现场都没有提取到有效的指纹和脚印。门窗没有强行闯入的痕迹,要么是熟人叫门,要么就是技术开锁。凶器推断是类似锤子之类的钝器,但没有找到。红色绒布和军徽都是市面上很常见的东西,来源很难追查。”郭磊的语气带着挫败感,“我们查了周边监控,但由于是老城区,监控覆盖不全,而且案发都在深夜,没能捕捉到有价值的影像。”
一个心思缜密、手法熟练、目标明确、并且作案带有强烈仪式感和历史印记的连环杀手?陆野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这种案子,往往背后隐藏着极深的恩怨和扭曲的动机。
“立刻成立专案组,案件资料全部上传!这个案子,部里会重点关注并协调资源。”陆野果断决定,“重点排查几个方向:第一,深入调查奉都第二机械厂破产前后的历史,尤其是涉及职工安置、利益纠纷等方面,寻找可能与三名受害者存在潜在关联的矛盾点;第二,排查三名受害者共同的社会关系网,看看是否存在他们都认识、但被我们忽略的人;第三,对红色绒布和军徽进行最精细化的成分和工艺分析,寻找可能的来源线索;第四,扩大社会面排查,寻找是否还有其他类似案件,或者潜在的受害者!”
“是!陆局!”郭磊领命,奉都市局的侦查机器再次高速开动起来。
挂断视频,陆野看着屏幕上那刺眼的红色蒙眼布和老旧军徽,陷入了沉思。这起发生在北方工业城市的“白夜杀手”案(由于案件发生在夏季,昼长夜短,媒体开始使用这个称呼),与之前江南的“墨韵血痕”、江州的“灯塔迷雾”风格迥异,但那份隐藏在罪行背后的偏执与冷酷,却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