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的雨点敲打着窗户,街道上行人和车辆稀少。监控小组报告,周老七在晚上十点左右,穿着雨衣,独自冒雨出门,行为鬼祟。他没有开车,也没有打伞,步行朝着小区附近那个早已废弃的报刊亭方向走去。
“目标出动!方向报刊亭!各小组注意,保持距离,交替跟踪,绝不能暴露!”指挥车内的老陈立刻下达指令,声音压得很低。
几组经验丰富的便衣民警,利用雨夜的掩护和沿街店铺的遮挡,远远地缀在周老七身后。周老七显得非常警惕,不时停下脚步,假装系鞋带或者看手机,观察身后情况。
在确认无人跟踪后,他快速走到报刊亭旁,再次左右张望,然后迅速蹲下身,将一个小巧的、用厚实防水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扁平物件,塞进了报刊亭底部一个极其隐蔽的、满是污泥的缝隙里,随即起身,快步离开,消失在雨幕中。
“确认放置物品!重复,目标已在死信箱放置物品!”前方侦查员汇报。
“不要动!等待取件人!”老陈命令道。他知道,抓现行才是关键。
警方耐心地等待着。雨越下越大,能见度很低。大约过了三十五分钟,一个穿着黑色雨衣、打着一把硕大黑伞、将整个上半身完全遮挡的身影,出现在了报刊亭附近。
此人同样极其谨慎,在周围徘徊观察了将近五分钟,确认安全后,才迅速靠近报刊亭,俯身利落地取出了那个防水包裹,塞入怀中,然后打着伞,不紧不慢地朝着与周老七离开相反的方向走去。
“取件人出现!跟上!注意,目标反侦察意识很强,各组保持距离,利用天网和街面监控辅助跟踪!”老陈的心提了起来,这是接近“听风者”的绝佳机会!
取件人显然是个高手,他专挑小巷子穿行,不断变换路线,时快时慢,试图摆脱可能的跟踪。
然而,在警方多组人马默契的配合、先进的通讯设备以及城市天网系统的无缝衔接下,他的行踪始终被牢牢锁定。
经过近四十分钟的迂回,取件人最终闪身进入了一栋位于老城区深处、看起来颇为陈旧和安静的独立二层小楼。小楼带着一个狭窄的院落,围墙很高。
“目标进入独立小楼!地址是文昌路127号!”跟踪小组迅速汇报并封锁了周边出口。
“立刻核查这栋房子的业主和当前住户信息!”老陈命令。
信息很快通过内部系统反馈回来:房主登记为一个名叫刘淑芬的八十六岁老太太,长期居住在邻市的养老院。
但近半年的水电费和网络使用记录显示,该房屋内实际有持续居住的痕迹,登记的宽带用户名为吴明,年龄约四十岁,无固定职业。
“吴明?无名?”陆野在指挥中心听到这个名字,嘴角泛起一丝冷峻的弧度,“藏头露尾,欲盖弥彰!看来,这里很可能就是‘听风者’的一个巢穴!”
“陆局,是否立即对周老七和这个‘吴明’同时实施抓捕?”李兵请示,声音中带着行动前的紧绷。
陆野看着屏幕上汇聚的信息——周老七的嫌疑确认,新出现的可疑取件人“吴明”,以及那栋可能藏匿着更多秘密的独立小楼。他深吸一口气,知道决战的时刻即将到来。
“监控组继续严密监视周老七和文昌路127号,确保目标在控制范围内!技术队,尝试对127号小楼进行外围信号探测!
抓捕组、搜查令申请组、证据固定组,全部进入临战状态!”陆野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出鞘前的利剑,“等待我的最终命令!我们要确保,这次行动,必须将‘墨翁’及其上线,一网打尽!”
苏虹市的雨夜,笼罩在紧张的宁静之下。警方已经张开了口袋,只待最关键的那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