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查“咖啡馆幽灵”的工作在城东老旧小区紧锣密鼓地展开,而另一边,对郑国豪的谨慎调查以及周婷对“心灵方舟”平台的线上渗透,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进展。
老陈带着人,在清河街道和杨柳巷片区摸排了两天,走访了居委会、物业、小区保安和一些沿街商铺。符合“175-178、偏瘦、男性”粗略特征的人不少,但进一步筛查其职业、背景、案发时间行踪,却没有发现明显可疑的对象。那个“幽灵”仿佛钻入了地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头儿,这边摸排难度很大,”老陈在电话里汇报,声音带着疲惫,“老旧小区人员复杂,流动人口多,很多房子都是租的,登记信息不全。光靠体貌特征,无异于大海捞针。而且,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哪里不对劲?”陆野问。
“说不上来,”老陈组织着语言,“就是一种感觉。这个‘幽灵’在现场的表现,冷静、谨慎,反侦察能力很强。但他选择的这个藏身区域,虽然监控少,但人员并不算特别稀疏,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个生面孔或者行为异常的人,其实更容易引起注意。他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更隐蔽、更私密的地方?”
陆野沉默着,思考着老陈的话。这确实是一个疑点。
与此同时,周婷那边传来了消息。她选派的一名年轻女警,化名“小悠”,以考研压力过大、出现焦虑失眠为由,成功注册了“心灵方舟”的线上匿名咨询平台,并与平台上一位代号为“倾听者”的咨询师进行了几次交流。
“陆队,”周婷拿着整理好的聊天记录来到陆野办公室,“这是‘小悠’和‘倾听者’的对话记录。你看这里,还有这里。”
陆野接过记录,快速浏览。前面大部分是常规的心理疏导和共情话语,但有几处,引起了陆野的注意。
当“小悠”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力感时,“倾听者”的回应是:“有时候,我们需要放下沉重的‘自我’,听从内心更深处的‘指引’,才能找到真正的方向和力量。”
当“小悠”提到感觉自己被人“监视”、生活不自由时,“倾听者”回应:“真正的自由,源于对规则的深刻理解与服从。外在的视线或许是一种保护,帮助你远离更大的‘危险’。”
这些用词和语气,带着一种微妙的、似是而非的引导性,与“主宰”对赵伟以及其他“羔羊”进行初期精神控制时,那种混淆概念、强调服从与“更高指引”的话语模式,存在某种神韵上的相似!虽然远没有“主宰”指令那么直接和极端,但那种内在的逻辑核心,似乎同出一源!
“这个‘倾听者’……”陆野目光锐利。
“我们查过了,”周婷接口道,“‘倾听者’是‘心灵方舟’平台上一名资深咨询师,注册信息显示叫吴天,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背景看起来干净。他是郑国豪慈善基金会直接聘用并派驻到‘心灵方舟’平台的专家之一,据说很受郑国豪器重,甚至是他的私人心理顾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