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陆野示意老陈递给他一把小号的手铲和一把特制的软毛刷。他干脆也戴上更贴合的手套,几乎是趴在地上,用铲子一点点地撬松硬泥,再用刷子轻轻扫开。老陈在一旁用手持的强光照明灯打着光,眼睛一眨不眨。
就这样,像剥洋葱一样,又往下挖了将近二十公分。突然,陆野的手指在冰冷的淤泥中,触碰到了一个坚硬、细长、带着明显棱角和锈蚀感的金属物体。
找到了!他低呼一声,动作变得更加轻柔。他不再使用工具,而是直接用戴着薄手套的手指,顺着物体的轮廓,慢慢地将周围冰冷的淤泥一点点抠开、拨开。老陈也屏住了呼吸。
最终,一个长约十五公分,一头呈弯钩状,通体覆盖着厚厚红锈,但基本形状保持完好的金属件,完全显露在灯光下。
这是...闸瓦钎?老陈一眼就认了出来,语气带着惊讶和肯定。他接过陆野小心取出的金属件,就着灯光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掂量了一下,没错!就是它!货车车厢上用来固定闸瓦(刹车片)的闸瓦钎!看这锈蚀的程度,还有上面沾着的这些特有的淤泥,埋了肯定有些年头了,不是近些年丢的。
一个本应牢牢固定在列车制动部件上的专用工具,怎么会出现在远离正常运行铁轨的荒废货场排水沟的淤泥深处?这绝不可能是偶然遗失。
收好,用专用证物袋,做好防震处理,标记清楚发现的具体坐标和地层深度。陆野吩咐道,眼神锐利如鹰。这个发现,意义重大!
仿佛是好运接连而至。就在陆野这边刚有重大发现时,在另一个方向、距离排水沟约十五米左右的一处乱石堆旁搜寻的周婷,也发出了信号。
陆队!老陈!你们过来看一下!
两人立刻起身赶过去。只见周婷正蹲在一丛干枯的荆棘旁,用手电照着石堆底部一道不易察觉的狭窄缝隙。她用镊子,极其小心地从缝隙深处,夹出了一个几乎被压扁、颜色发暗发黑、近乎碳化的香烟过滤嘴。滤嘴上的字样大部分已经磨损,但在强光侧射下,依稀能辨认出模糊的二字。
灵芝牌...老陈凑近看了看,咂咂嘴,这烟在当时可是好东西,不算最高档,但也绝不是普通工人舍得经常抽的。一个生活困顿、等着领救济金的下岗煤矿工人,可抽不起这个。
现场发现的这两件关键物证——闸瓦钎和烟头,让案件的侦查方向瞬间清晰、具体了许多!闸瓦钎直接将嫌疑指向了熟悉列车结构、能接触到维修工具的铁路内部人员;而烟头则暗示凶手可能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或者有特定的消费习惯。
返回临时指挥点的车上,气氛不再像来时那么凝重,多了几分发现线索后的振奋。
头儿,这趟真是没白来!吹了半天冷风,值了!老陈有些兴奋地摩挲着那个装有闸瓦钎的专用证物盒。
陆野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荒凉景象,眼神却愈发深邃:这只是开始,老陈。闸瓦钎和烟头是重要线索,但它们只是。是凶手留下的痕迹。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要通过这些冰冷的物证,找到它们的主人,找到那个隐藏在铁路系统内部,手上沾着血的人。
他拿出加密电话,直接拨通了留守办公室的陈凯。
陈凯,重点来了。根据现场最新发现,排查范围需要进一步精确:第一,能接触到当年K402列车同型号货车闸瓦钎的铁路内部人员,特别是车辆检修、维护部门的;第二,留意其中有抽牌香烟习惯或者有相应消费能力的。把这两条和之前劳保服、特供编织袋的线索进行交叉碰撞!另外,加快对张建军所有社会关系的梳理,看看能不能找到能把这几条线串起来的关键点!
电话那头立刻传来陈凯精神抖擞的回应和噼里啪啦的键盘声:明白!头儿!太给力了!有了闸瓦钎和香烟这两个这么具体的方向,我这边的数据筛查就能像装了GpS一样精准!保证把符合条件的嫌疑人都给您圈出来!
陆野挂掉电话,将头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但大脑却在飞速运转。重返现场的决定是正确的。这些沉默的物证,虽然不会说话,却比任何闪烁其词的口供都更有力量,更能穿透时间的迷雾。他知道,通往二十四年前真相的大门,已经被这把从淤泥深处挖出的、锈迹斑斑的闸瓦钎,撬开了一道坚实的缝隙。而门后隐藏的幽灵,似乎已经能听到逐渐逼近的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