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刑侦天梯 > 第766章 情报织网,锁定“海王”

第766章 情报织网,锁定“海王”(2 / 2)

任务分派完毕,整个“盘古”办公室如同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每一个齿轮都高速运转起来。键盘的敲击声、数据的刷新声、低沉的讨论声、以及加密通讯的提示音,交织成一曲紧张而有序的战斗乐章。

陆野坐镇中央指挥台,大脑如同超级计算机,不断接收、处理、综合着各方反馈。他同步激活了系统的【战略级案件统筹】功能,辅助自己进行宏观判断。

【战略级案件统筹分析启动……基于现有数据碎片,初步评估:对手组织架构呈金字塔形,核心层极度隐秘,中层负责协调与执行,底层高度模块化且可抛弃。其运作模式兼具传统犯罪集团的狠辣与现代企业的效率。建议:采取‘斩首’与‘断流’结合战术,利用其‘弃尾’后可能出现的指挥混乱期,进行精准打击。】

时间在这种高强度、高精度的情报攻坚中缓慢流逝。屏幕上,代表分析进度的百分比数字每一次跳动,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4小时15分: 系统初步勾勒出“幽灵船队”的运作模式,并非单一船队,而是由数个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的小型船队组成,共享信息和支持网络。锁定了其中五艘频繁更换身份、但航行模式、补给规律存在高度相似性的高度嫌疑船只。同时,通过比对船舶注册信息、船员背景与国际刑警组织数据库,发现其中两艘船与一个注册在巴拿马、实际控制人信息模糊的航运公司有关,而该公司的一名匿名股东,与那个在逃的意大利“教授”名下另一家空壳公司存在交叉持股。

5小时50分: 资金流分析取得重大突破。那几家位于开曼和维京群岛的离岸账户,经过层层穿透,发现其最终受益权指向了一个设在列支敦士登的、结构极其复杂的家族信托基金。该基金的公开信息几乎为零,但系统通过比对国安提供的特定情报源,发现该基金的一个隐秘授权签字人,其数字证书的加密算法特征,与国安数据库里某个长期活跃在中亚地区、与多个武装组织和犯罪集团有关联的军火贩子所使用的加密工具高度一致。这条线将毒品贸易与军火走私隐隐联系了起来。

7小时20分: 结合“金三角”和“金新月”地区多方情报,那个负责协调两大毒源地货源、并负责与“幽灵船队”对接的关键中间人“信使”的形象更加清晰。系统通过比对多方通讯记录的元数据(,发现“信使”的活动规律与那个意大利“教授”存在高度时空重合,并且,“信使”在几次关键通讯中,使用了与列支敦士登信托基金相关的特定加密信道。这表明,“信使”极受信任,地位超然。

无数的数据碎片,被系统和团队如同最耐心的工匠,一点点拼接、粘合。一个庞大而隐秘的犯罪帝国架构,正逐渐从迷雾中显现出其狰狞的轮廓。

当8小时的倒计时结束,系统提示音清脆地响起时,指挥中心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主屏幕。

屏幕上,一幅令人震撼的、极其复杂且层次分明的跨国贩毒集团组织架构图如同画卷般缓缓展开!

架构图清晰地分成了几个核心层级:

最上层(核心决策层\/‘大脑’): 由一个代号“海王”的神秘人物统领。其真实身份、国籍、样貌均成谜,可能从未在任何直接犯罪活动中留下痕迹。他通过那个列支敦士登的复杂信托基金,牢牢控制着整个网络的经济命脉和最终决策权。系统综合评估,“海王”很可能就是那个成功整合了“金三角”与“金新月”资源、重启并现代化改造了“幽灵船队”运营模式的幕后黑手,极有可能就是那个在逃的“教授”本人,或者是与其构成紧密同盟关系的、更高层级的存在。

第二层(大区负责人\/‘躯干’): 分为三大块:

“金三角事务官”:负责缅北、老挝等传统罂粟种植区和新型合成毒品工厂的货源组织、质量控制和初级运输。

“新月协调员”:负责阿富汗、巴基斯坦等“金新月”地区海洛因及新型合成卡西酮类毒品的收购、加工和向沿海集散地的转移。

“船队司令”:负责整个“幽灵船队”的运营管理、航线规划、海上交接、危机应对以及部分船员的招募管理。此身份信息目前最为模糊。

第三层(执行层\/‘四肢’): 包括各地的制毒师傅、运输队长、分销头目、洗钱操作手等,他们负责具体任务的执行。

最外层(外围\/‘爪牙’): 就是那些被随时可以抛弃的底层马仔、运货司机、零售小贩等。

与架构图同步生成的,还有一张覆盖了三大洲的、极其详尽的动态贩运路线图。上面精确标注了主要的毒品初级加工点、内陆转运枢纽、海上秘密交接点(往往选在公海或监管薄弱海域)、渗透入境的关键通道节点、境内分销网络核心枢纽以及资金跨境清算的中心。

“海王”……这个隐藏在滔天巨浪之下的名号,终于被情报的探照灯锁定!虽然其真身依旧隐藏在深深的迷雾中,但“盘古”已经抓住了指向他的最关键线索。

陆野看着屏幕上那个位于金字塔顶端、被红色光圈紧紧包裹的“海王”代号,眼神冰冷如刀。

“找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