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刑侦天梯 > 第607章 烟头的“佐证”

第607章 烟头的“佐证”(2 / 2)

转 \/ 分钟,比上次还精准 —— 超微量 dNA 太容易丢失,每一步都得比平时更小心。

纯化后的 dNA 模板被加入 pcR 反应体系,王教授特意优化了扩增条件:将退火温度从 58c降到 56c,延长延伸时间到 90 秒,还加了 0.5 微升的增强剂,减少非特异性扩增。

“pcR 仪设定 35 个循环,” 王教授关上舱门,“这次要是再出不来,就只能等新的技术了。”

35 个循环需要两小时。陆野在办公室里坐不住,还是来了实验室,他没进去,就在走廊里站着,隔着玻璃看着里面的人。他手里攥着手机,屏幕上是小陈发来的消息:“Y-StR 比对到三个可疑家族,但都是大姓,排查起来至少要一周。”

两小时后,pcR 仪 “嘀” 的一声响。周磊第一个冲过去,取出反应管,滴在琼脂糖凝胶上。凝胶成像仪亮起时,所有人都围了过来 ——Y2 管的样本出现了一道清晰的亮带,虽然比标准带弱一些,但确实存在!

“送测序!” 王教授的声音有点发紧,他盯着那道亮带,像是在确认是不是自己眼花了。

测序结果出来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张师傅盯着分析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突然停下动作,抬头看向王教授:“王老师,常染色体分型!能匹配上!”

屏幕上,从烟头里测出的常染色体分型,与布娃娃纤维中提取的 Y-StR 分型,在 dYS390、dYS391、dYS392 三个位点完全吻合,属于同一父系来源!这意味着,烟头和布娃娃上的生物信息,来自同一个男性!

“确定吗?有没有可能是污染?” 陆野忍不住走进来,声音带着期待。

“我们做了阴性对照,没有污染。” 张师傅调出质控数据,“而且两个样本的提取、扩增、测序都是在不同时间、不同操作台做的,交叉污染的概率为零。”

王教授拿起两份分型报告,并排放在一起,手指在上面轻轻敲着:“这枚烟头在主卧窗外,当年现场勘查记录说,窗台上有攀爬痕迹,凶手很可能是在窗外抽烟窥探,或者等待时机,然后把烟头丢在花坛里。而布娃娃上的生物信息,应该是他在室内作案时留下的 —— 可能是杀害陈萌萌时,汗液蹭到了娃娃,也可能是血迹溅到了纤维上,刚好卡在熔融痕迹的缝隙里,才保存了二十年。”

两条证据链,跨越二十年,终于在实验室里交汇了。周磊激动得眼圈发红,他想起这几天熬的夜,想起切废的样本,想起王教授说的 “再试一次”,现在终于有了结果。

“小陈!” 陆野掏出手机,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立刻把烟头的常染色体分型录入全国 dNA 数据库,重点比对 1998 年前后有前科的人员,尤其是栾山、临江一带,有盗窃、入室抢劫前科的!”

电话那头,小陈的声音也很兴奋:“收到!我已经把数据库的筛选条件设好了,排除女性,排除已死亡人员,现在正在跑比对程序,大概需要两小时出结果。”

挂了电话,陆野走到证物柜前,看着那枚烟头。二十年了,这枚被泥土埋过、被雨水泡过的烟头,竟然成了破局的关键。他想起陈萌萌的照片,想起那位母亲的眼泪,心里像是卸下了一块石头,却又提起了另一块 —— 数据库比对能不能成功?能不能找到那个隐藏了二十年的凶手?

实验室里,王教授已经开始准备 Y3 管样本的提取,他说要多备份一份分型,万一数据库比对需要补充数据。周磊和李姐在整理报告,张师傅则在优化比对算法,希望能提高匹配精度。仪器的嗡鸣声、键盘的敲击声、偶尔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像是在为这场跨越二十年的追凶,奏响新的乐章。

陆野走出实验室,阳光正好落在走廊的窗户上,透过玻璃洒在地上,像一条金色的路。他掏出烟盒,想抽根烟,又想起那枚烟头,把烟盒塞了回去。他掏出手机,给受害者家属发了条消息:“阿姨,又有新进展了,再等等,我们快找到他了。”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来时,他仿佛看到电话那头,那位母亲正握着手机,泪水落在屏幕上,却带着一丝久违的希望。而实验室里,数据库的比对程序还在运行,每个人都在等待那个可能改变一切的提示音 —— 那是悬案告破的前奏,是给逝者和生者的交代,更是对二十年坚守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