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已经确认,或高度怀疑已经流入市场,甚至可能已被接种的涉事疫苗,一场更为艰难、近乎大海捞针的溯源追查与召回工作,在绝望中顽强启动。
由于造假者丧心病狂地篡改批号,导致国家疫苗追溯系统面临严峻挑战。许多条码扫描后,指向的可能是根本不存在的生产信息,或者早已销毁的正规批次。
“人工核对!依靠有限的发货记录,结合接种点的回忆,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也要给我追下去!”省药监局追溯中心的负责人,眼睛布满血丝,对着电话咆哮。
基层接种点的工作人员,被要求翻箱倒柜查找过去的接种登记本,试图通过接种日期反推可能使用的疫苗批次。对于已经接种的受种者,特别是儿童,通过社区通知、学校告知、家长群发布预警信息等多种方式,尽力寻找,建议进行医学观察,并做好一旦确认风险,立即启动补种程序的准备。这项工作繁琐、浩大,且极易引起社会恐慌,必须在精准与效率之间,走好危险的钢丝。
专案组的余热:刑侦思维融入行政筛查。
陆野所在的专案组,虽然核心力量已转向“暗河”深挖,但并未从这场全民战役中抽身。他们抽调了周洪斌、孙启明等经验丰富的侦查员,配合药监、卫健部门的督查组行动。
周洪斌和孙启明跟着督查组,连续跑了几个偏远县市。他们亲眼见证了基层医疗世界的两极分化:有的卫生院管理井井有条,台账清晰,冷链完备,应对排查从容不迫;但也有的地方,账目混乱如麻,冷链设备老旧失修,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负责疫苗管理的工作人员面对询问,眼神躲闪,对基本规范一问三不知。
“妈的,这哪里是管理薄弱,这简直就是不设防!”孙启明看着某乡镇卫生院库房里随意堆放的疫苗箱,气得牙痒痒,却又感到一阵无力。刑侦思维让他们本能地怀疑每一处不合规之后,是否隐藏着更深的利益勾连,但眼前的现实,更多是源于长期的忽视与资源的匮乏。
而在指挥部,技术刑警小陈的角色悄然转变。他接入了省药监局的数据平台,面前多个屏幕同时闪烁,上面流动着从全省各地雪片般飞来的海量排查数据。
【战略级案件统筹(应急管理应用)权限持续激活…】
【信息整合模块高速运行:自动抓取、清洗、归类各地上报的排查进度、封存数量、疑似问题疫苗特征、追溯系统反馈信息…】
【风险地图构建模块更新:基于数据流,动态标识高风险区域(管理评分连续低下、曾有明确违规采购记录、上报数据存在逻辑矛盾)、中风险区域(存在个别管理漏洞、排查进度滞后)…】
【资源调配建议生成:根据实时风险地图,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最优督查路线,建议向高风险区域倾斜更多专业稽查力量和医疗支持资源。】
系统的辅助,像给指挥层装上了一个高精度的“态势感知”雷达。它将看似杂乱无章的海量信息,梳理成清晰的图表和趋势线,帮助决策者更精准地把握全省排查态势,将有限的、宝贵的人力物力,投放到最需要、最危险的刀锋之上。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惊心动魄的战役。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与潜藏的风险抗争,与自身的疲惫极限较量。目标纯粹而坚定:织密滤网,堵死漏洞,将“毒苗”可能造成的危害,死死摁在最低限度,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公共卫生安全那条不容逾越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