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野猛地坐直身体,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迅速翻出北州那个“顺达”汽修厂周边的环境勘查报告。报告提到,修理厂后面有一小片废弃的苗圃,长期无人打理,长满了杂草和苔藓!
“幽灵”左腿上的植物碎屑,会不会就来自那里?!
如果第五个受害者是在“顺达”汽修厂遇害的,或者曾在那里出现过,那么沾染上那里的苔藓就说得通了!
更重要的是,“顺达”汽修厂!它本身就符合之前关于第一现场的多个推测:具备独立空间、可能使用研磨剂(汽修)、可能进行彻底清洁、老板突然关门…
之前因为dNA比不中,以及车辆追踪中断,对“顺达”的调查一度放缓。但现在,“幽灵”左腿的植物碎屑,将这个废弃的修理厂再次推到了聚光灯下!
“立刻!”陆野拿起内部电话,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让北州支队,立刻对‘顺达’汽修厂后面的废弃苗圃,进行地毯式搜查!重点寻找任何可能与第五名受害者相关的痕迹,比如血迹、挣扎痕迹、或者…其他被遗漏的物证!”
“还有,再次提审‘顺达’修理厂老板的所有已知社会关系,尤其是那些可能同样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近期失踪的人员!第五个受害者,很可能就在他们中间!”
下达完指令,陆野仍旧觉得有什么地方被忽略了。他重新看向四名已知受害者的信息。
张强(赌场附近)、李伟(健身房)、赵刚(小餐馆)、孙强(工地)…他们的最后出现地点,都是人员相对混杂,流动性强的场所。凶手是如何在这些地方精准地选中他们,并成功将他们带离而不引起注意的?
诱骗?胁迫?还是…他们有不得不跟凶手走的理由?
陆野想起张强朋友提到的“大活”,赵刚作为货车司机可能接的“私活”,孙强为学费发愁可能想赚“快钱”…李伟是健身教练,会不会也兼职了什么?
一个模糊的念头在他脑海中形成。
“查一下这四个已知受害者,在失踪前一段时间,有没有通过某些非正规的渠道,比如特定的手机App、聊天群、或者线下小广告,接触过所谓的‘高薪兼职’、‘短期快钱’之类的信息!”陆野对负责通讯调查的同事说道,“凶手,可能是用‘工作’或者‘赚钱’的机会作为诱饵!”
如果这个推测成立,那么凶手就不是随机挑选目标,而是利用某种虚假的招聘信息,精准地钓取那些急于用钱,或者寻求额外收入的社会中下层男性!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受害者之间没有明面交集——他们只是被同一个诱饵吸引的、互不相识的鱼!
这个新的侦查方向,让几乎停滞的调查再次看到了曙光。专案组立刻行动起来,技术支队开始深度挖掘四名受害者的手机数据,寻找那些隐藏在常规社交之外的隐秘联系。
细微的线索,正在一点点被串联起来。虽然“幽灵”的身份依旧成谜,但捕捉“收藏家”的网,正在悄无声息地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