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厅法医中心,dNA实验室的灯光二十四小时未曾熄灭。当第一个受害者张强的身份被确认后,专案组如同被打了一剂强心针,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剩下的三组尸块上,期盼着能尽快揭开另外三位受害者的身份。
省级dNA数据库的比对工作在全速运行。技术人员将从未知尸块上艰难提取出的dNA片段,与库中海量的数据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碰撞。
“比中了!”
临江市上报的右腿尸块,dNA与一名叫李伟的失踪人员匹配!李伟,28岁,临江市人,健身教练,于案发前一周失踪,其家人曾报案。
“又比中一个!”
南都市左臂尸块,确认属于一名叫赵刚的货车司机。赵刚,42岁,南都市人,常跑长途,社会关系复杂,失踪时间与李伟接近。
“第三个也有了!”
西潭市那个仅存腐败组织和背包的头颅缺失受害者,其dNA与一名叫孙强的建筑工人吻合。孙强,39岁,西潭市人,失踪前在某个工地干活。
好消息接踵而至,专案组指挥室里的气氛明显松动了一些。三个名字,三个鲜活的生命从冰冷的代号变成了具体的人。他们的照片被迅速贴上白板,与各自的尸块信息对应起来。张强(北州,躯干)、李伟(临江,右腿)、赵刚(南都,左臂)、孙强(西潭,头颅缺失)。
“立刻围绕李伟、赵刚、孙强的社会关系、最后出现地点、财务状况、与人恩怨,展开深入调查!”陆野立刻下令,“重点查找他们与张强之间是否存在任何可能的交集!”
调查力量迅速铺开。然而,初步反馈回来的信息却让人更加困惑。
李伟是健身教练,性格开朗,同事和学员反映他最近并无异常,失踪前一天还在正常上课。
赵刚是货车司机,脾气有点暴躁,但主要是为了讨要运费跟货主吵过架,并未听说有生死仇家。
孙强是建筑工人,老实巴交,工友说他最近因为孩子上学学费的事情发愁,但也不至于惹来杀身之祸。
四个人,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从事不同的职业,性格迥异,社会圈子看似毫无重叠。他们就像是四条平行线,被一只无形而残忍的手强行扭曲,交汇在了同一个血腥的终点。
“找不到交集…”负责情报汇总的周婷揉着太阳穴,一脸疲惫,“他们的通讯记录、银行流水、社交网络…我们都查了,至少在明面上,这四个人根本就不认识对方,生活轨迹也没有交叉点。”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沉默。随机作案?凶手随机挑选了四个毫不相干的人下手?这符合“收藏家”侧写中对“特定素材”的掌控欲吗?
“也许…交集点不在他们四个之间,而在于…”陆野盯着白板上四个人的照片,缓缓说道,“在于凶手本身。凶手通过某种我们尚未发现的渠道,同时接触到了这四个人。”
这个推论让案件的复杂性再次升级。这意味着凶手的活动能力、或者说其接触潜在受害者的网络,比他们想象的更广。
就在这时,法医中心主任秦法医和一位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的老教授一起走进了指挥室。老教授是省厅特意从省医科大学请来的顶尖法医人类学专家,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