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国的死,如同在一锅即将沸腾的油里滴入了冷水,瞬间在社会上炸开了锅。
命案本身已经足够吸引眼球,而当死者的身份——“知名老赖”、“欠债百万拒不执行”、“开着豪车住着好房却拖欠农民工工资”——被媒体挖掘出来并大肆报道后,引发的舆论反响彻底走向了分裂和极端。
第一时间,各大新闻客户端弹窗、社交媒体热搜榜,都被“雨夜杀手第三名受害者”、“知名老赖家中遇害”等词条占据。
传统的权威媒体和大部分网民的观点是震惊和谴责:
“严惩凶手!无论死者有何过错,生命权不容侵犯!”
“私刑不是正义!法律才能维护社会秩序!”
“警方必须尽快破案,否则人人自危!”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然而,与以往恶性命案一边倒谴责凶手的情况不同,这一次,网络上出现了大量截然不同的声音,而且音量越来越大:
“死的活该!这种老赖早就该死了!为民除害!”
“只能说杀得好!大快人心!可惜没把跟他一样的老赖全杀光!”
“警察别破案了,省点纳税人的钱吧,这种垃圾死了是为社会做贡献!”
“凶手是个英雄!只杀该杀之人!比某些不作为的部门强多了!”
“我要是被欠了钱,我也恨不得杀了他!理解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