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王老五和张富贵的秘密调查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负责调查张富贵现状的小组反馈:张富贵目前独居,生活拮据,靠偶尔帮人装卸货物、看场子打零工为生,经常出入附近的小麻将馆,但赌资都很小,输赢也就几百块钱。观察其消费水平,完全符合其收入状态,甚至略显窘迫。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隐藏了巨额财富。调查人员甚至设法观察了他的住所,简陋陈旧,家徒四壁,不像有任何值钱东西的样子。
前往柳镇的小组工作则更为艰难。他们试图寻找那些可能还对二十多年前的事有记忆的老人。但时过境迁,很多老人已经离世,或者记忆模糊不清。经过大量走访,终于有一位当年在镇上开杂货铺的老人提供了一个模糊的线索:“王老五那几个娃儿,那年夏天(指98年)好像是有段时间没见过人…后来好像又出现了,也没见他们抖起来(发达的意思),还是穷哈哈的…对了,好像就是那年后,那个叫李彪的,就跟他们不怎么来往了,没多久就说去南方打工了…”
这个线索似乎印证了几点:一,王老五等人98年案发前后可能确实离开过本地一段时间(符合避风头的猜测);二,他们并没有明显暴富;三,李彪的离开可能与此事有关。
负责寻找李彪下落的第三小组,工作难度最大。他们通过公安系统查询,发现李彪(原名李建军)在2001年将户口迁出了清河县,迁往地是广东省某市,但具体地址不详。后续的档案记录几乎为零。他们尝试联系当地警方协助查询,但需要时间。
案件的侦查似乎陷入了僵局。所有的外围调查都指向王老五和张富贵有重大嫌疑,但却找不到任何能够直接定罪的关键证据,甚至连那笔巨款的去向都成了一个谜。如果找不到赃款,也无法解释他们长期经济窘迫的状态,案件的逻辑链条就无法闭合。
这天下午,陆野在办公室一边整理各方汇总来的信息,一边试图利用【经济学】和【犯罪经济学】的隐性知识,分析那笔巨款可能的去向。四万八千元,在98年是一笔巨款,但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如果用于投资、储蓄或者甚至只是简单藏匿,会留下怎样的痕迹?如果被挥霍,又该如何查证?
【启动犯罪经济学(隐性技能)知识库...信息检索中...】
【分析:抢劫赃款处理方式常见:1. 快速挥霍(但嫌疑人无此迹象);2. 分散储藏(但长期窘迫不符合);3. 投资经营(调查未发现相关迹象);4. 被劫匪头目独吞或大部分侵占;5. 因意外情况丢失或被迫上交(如被黑吃黑);6. 用于偿还更紧急的债务或填补某个窟窿。】
隐性知识库提供了一些可能的方向,但每一条都需要大量的调查工作去验证。
就在陆野感到有些头疼的时候,他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的南方号码。他疑惑地接起电话。
“请问是清河县公安局的陆野警官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带着浓重南方口音的男声,语气有些谨慎。
“我是,您是哪位?”
“陆警官您好,我是广东省xx市xx区公安分局的民警陈刚。之前你们发协查,请求协助查找一位名叫李建军,曾用名李彪的原清河县籍人员下落,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