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令正式下来的那天,瓦亭路派出所笼罩在一种复杂的气氛中——既为陆野感到骄傲,又满是不舍。
早晨的交接班会议上,所长正式宣布了调令内容。掌声热烈而持久,每个同事都与陆野握手致意,说些鼓励和告别的话。几个与他同期入警的年轻人更是又羡慕又不舍,嚷嚷着要他承诺以后常回来看看。
交接工作持续了一整天。陆野仔细地将自己负责的案件资料、社区信息、工作笔记等整理妥当,一一移交给接手的同事。每个案卷背后都是一段记忆,他尽可能详细地交代案件背景和处理情况,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离开而影响工作的连续性。
最困难的是与师傅李建国的告别。老人一整天都表现得格外严厉,挑着陆野交接工作中的每一个小疏漏,但眼神中的不舍却无法掩饰。
下班时间到了,李建国终于叹了口气,拍拍陆野的肩膀:“走吧,小子,我送你回去。”
回宿舍的路上,两人默契地没有谈论离别,而是聊起了陆野即将面对的刑侦工作。李建国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当年在刑侦队的经验和教训,从如何应对命案现场到如何与各色嫌疑人周旋,每一条建议都凝聚着多年的实战经验。
“刑侦工作不比派出所,你面对的可能是最凶残的罪犯,最复杂的案情。”李建国语气严肃,“但记住,无论技术多么先进,破案的核心还是人。了解人性和动机,比任何高科技设备都重要。”
陆野郑重点头:“我会记住的,师傅。”
到了宿舍楼下,李建国从车里拿出一个包装好的长条状礼物,递给陆野:“拿着,算是师傅送你的离别礼。”
陆野拆开包装,里面是一支高质量的手电筒,正是刑警夜间工作时最常用的那种。手电筒柄上刻着一行小字:“光明所至,黑暗无所遁形”。
“师傅,这......”陆野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行了,别矫情了。”李建国摆摆手,眼睛却有些发红,“明天我就不去送你了,最讨厌那种场面。去了县局好好干,有什么困难随时打电话。”
说完,老人转身快步走向车子,发动引擎后降下车窗,最后嘱咐道:“记住,无论走到哪里,瓦亭路都是你的家!”
看着车子远去的尾灯,陆野站在夜色中,久久没有移动。
第二天清晨,陆野早早起床,最后一次打扫了宿舍,将钥匙留在桌上。他的行李不多,一个行李箱就装下了所有物品,但心里的行囊却装得满满当当——这大半年的经历、成长和感情,都将伴随他走向新的岗位。
父母和妹妹特意赶来送他,脸上满是骄傲与不舍。
“到了县局,别太拼命,注意安全。”母亲整理着他的衣领,眼中含着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