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听八卦(1 / 2)

太阳依旧火辣辣,远处的田地里,村民们干的热火朝天。

宋月影借着布袋的掩饰拿出一把遮阳伞,撑在自己的头顶上方。

遮阳伞小巧,遮一个人没问题,遮两个人就有一点勉强。宋月影不喜欢与人靠的太近,就没喊王茜茜来伞下。

宋月影也不是只有一把遮阳伞,只是拿出来的话肯定会被怀疑。

看到宋月影头顶上方的遮阳伞,王茜茜先是一愣,随即说:“老师,你这把伞看起来好小,好可爱呀!”

“我也这么觉得。”宋月影说这话可不是敷衍王茜茜。而是实话,当时买这把伞就是觉得伞小和可爱。

“老师,让我给你撑伞吧!”王茜茜兴致勃勃的提议道,她觉得自己是学生,给老师理所应当。

王茜茜主动要给自己撑伞,宋月影自然是没意见的。看一眼她手里提着的药箱,果断的摇头,“不用。”

王茜茜手里已经提着医药箱,要是再让她给自己撑伞,那不显得自己在欺负她么。

宋月影撑着遮阳伞,王茜茜提着药箱,走在回去的路上。由于坝子里晒着稻谷,她们只能从坝子边沿经过。

在坝子中间晒稻谷的几个婶子和三个年轻媳妇看到她们,主动停下手里的活过来和她们说话。

负责晒稻谷的婶子和年轻媳妇中,只有大队长媳妇,张婶子是宋月影认识的。

张婶子一脸新奇的看着她们头顶的遮阳伞,笑着说:“哎呀!宋大夫你撑的这把伞真小真好看。”

王茜茜说:“张婶子,我老师撑的这把伞是遮阳伞。遮阳伞只是用来遮太阳的,自然就比雨伞要小一些。”

她知道老师不喜欢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所以这些话只能由她来说。

“这是遮阳伞啊!”穿红衣裳的年轻媳妇笑着伸手,想摸一摸遮阳伞。想到宋月影的脾气,又收回了手。

其他人也看着宋月影的遮阳伞,一个穿蓝色工装上衣的婶子感叹说:“要说啊!还是城里人懂得享受。”

另一个婶子接话,“就是,晒太阳多正常啊!咱们谁不是从小就晒太阳晒到大的,弄什么遮阳伞。”

坝子上就四个婶子三个年轻媳妇晒稻谷,已经有四个人说话了,另外的三个也纷纷开口。

“宋大夫,小王知青,你们这是去哪儿了啊?”

“哎呀,你不知道哇,不久前回知青点煮饭的张知青,匆匆跑出来,说是要去请宋大夫。”

“对对对,我也听到张知青说的话了。是张知青跑去把宋大夫和小王知青请来的,因为她说新来的那个知青生病啦!”

“新来的那个知青生病了吗?我还真没有听说呀!”

“你刚刚一直在干活,没有注意到。我也是听徐婶子说的,徐婶子亲眼看见张知青跑去找宋大夫和小王知青。”

“宋大夫,小王知青,你们去看了那个新来的知青,他的病怎么样啊?严重吗”

“是啊,是啊!那个新来的知青生的是什么病?病的严不严重?他还能不能干活,能不能参加双抢啊?”

“要我说呀!这些城里来的知青就是娇气。刚来咱们村里就生病的人不少,不能干活,咋支援咱们农村建设。”

“主要还是这些知青们年纪的都太小了。”

“小?十几二十岁的大小伙子和大姑娘,哪里小了?在咱们村里,这样的年纪早就是家里的壮劳力。”

“就是,有的都结婚生孩子了。”

“你们也说了,这样的情况是在咱们村里。人家城里人要忙工作,没有工作的也还要读书,很少有人这么早结婚的。”

“小知青们在家里又没干过农活,忽然来咱们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可不就得生病嘛!”

“你抱怨什么,最无奈的人是咱们大队长,明知道知青们干不了多少活儿,还是得把人留下。”

听着婶子和年轻媳妇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知青们的闲话。

宋月影很淡定的吃瓜,听八卦。太阳虽然很晒,但她有遮阳伞,婶子们身上的汗味儿不好闻,她也有手帕。

总之,为了听八卦这点小瑕疵可以忍耐。

作为婶子们口中的娇气知青,王茜茜尴尬的红了脸。双眼东瞄西瞄,恨不得在原地挖个洞把自己埋起来。

张婶子发现了王茜茜的神色,也有点尴尬。

穿工装的婶子反应更快,赶忙找补说:“哎呀,我说你们真是的,咋说话呢!咋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再说了,不是所有的知青都娇气,小王知青就很好啊!”

张婶子说:“对,小王知青很好,她刚来咱们大队那会儿。对干农活不熟悉,吃了不少苦头,后来干活就利索了。”

“还有她男人,她男人王知青干活也是一把好手。”

穿工装的婶子接过话,“对嘛,不仅是小王知青和王知青,其他知青也有好多是干活麻利的,咱们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对对对,说的对。”其他几人也连忙附和。

“谁说不是呢!”一位婶子酸溜溜的说:“要是小王知青干活不利索,宋大夫也不可能选她做徒弟不是。”

宋月影选王茜茜做徒弟这件事,村里人是很有意见的。

村民们的想法很简单,大家都一个村住着的。多少带点亲戚关系,算是自己人。

王茜茜是城里下乡的知青,不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算是外人。

偏偏宋月影就选了王茜茜做徒弟。

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跟着宋月影学习医术的好处太多。

村民们自然就想不通了啊!为什么宋月影宁愿选一个外来人做徒弟,也不愿意选村里自己人做徒弟呢?

由于宋月影之前给村里人留下的印象太过泼辣。

即便大家对这件事有意见,也只能在心里憋着,不敢当面问她。

说酸话的婶子,家里女儿和儿媳妇的年龄与宋月影差不多。宋月影选了外人做徒弟,没选她家女儿和儿媳妇,她心里更不平衡。

“这要说起干活利索的话……”穿工装的婶子家也有女儿,看有人把这件事拿出来说,顺势也要说两句。

“咱们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儿这么多,个个都是干活的好手。哪一个不比城里来的知青,干活儿利索的多啊!”

“就是说啊!”说酸话的婶子接过话说:“可宋大夫偏偏就选了小王知青做徒弟,实在让人想不明白。”

宋月影算是看明白了,这两个婶子一唱一和是想把她架起来。

打着人多力量大的算盘,迫使她教更多的人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