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赵构的野心(2 / 2)

虽听起来匪夷所思,却真实如此。

秦国国力虽弱、装备落后,却凭强悍军力横扫六国,跻身五国之列。

也因此,被各国视为粗蛮之辈。

其中是否夹杂嫉妒,无人知晓。

总之,若秦国补齐武器装备短板,再休养生息数年,将无人可敌。

墨家的实力无需多言。

尽管各国排斥墨家主张,却无人能否认其技术之强。

眼前的机关弩匣,便是最好例证。

墨家与秦国联手,这一组合光是想象,便令人心生寒意。

“当年秦王政曾下令驱逐墨家,更杀害过不少墨家弟子。”

“实在没想到,那位秦公子扶苏竟能劝服墨家,放下旧怨,协助秦国。”

欧阳修一边说着,一边摇头,满脸不解。

他实在猜不透扶苏用了什么办法,竟做到这几乎不可能的事。

“这也正说明赢扶苏非同一般。如今他已经正式被立为秦国太子。”

秦桧说到这里,顿了一顿,目光扫过王安石,“此事能成,还要多亏王大人将九州鼎让给了赢扶苏。”

“若没有这一步,他根本不可能被立为储君。”

话语中带着明显的嘲弄。

当初代表宋国前往周国参加寿宴的人,正是王安石与太子赵敷。

秦桧虽不便对太子出言不逊,但讽刺王安石,他毫不忌讳。

王安石冷冷地看了秦桧一眼,语气平静却锋利:“秦大人如此有自信,何不再去向天子问鼎?”

“若秦大人能为我大宋夺回一尊九州鼎,日后您说什么,本官定当言听计从。”

两人话来话往,如刀光剑影。

眼看又要争执起来,范仲淹皱起眉头,沉声喝道:“够了!我们现在该做的是商议如何应对秦国,若真有闲心,不如多想想怎么压制秦国!”

此话一出,秦桧与王安石都安静下来。

虽然他们的官职仅比范仲淹低一级,但在资历、能力与威望面前,他们都只能低头。

赵构坐在一旁,神情淡漠地看着这一切,毫无插手之意。

甚至,他还看得饶有兴趣。

对他而言,朝臣之间互相牵制、争斗不断,才是最理想的局面。

一旦众人齐心协力,他反倒会觉得不安。

范仲淹站出来压住场面,赵构顿时觉得无趣,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缓缓开口:

“寡人刚收到消息,赢扶苏已经启程前往边疆,抵御匈奴入侵。”

众臣闻言,面露疑惑。

扶苏去边疆抗敌,有什么问题吗?

赵构见众人不解,目光冷了下来,语气中透出一股寒意:

“赢扶苏是赢政诸子中最有才略之人,此人绝不能留!”

“这一次,就让他永远留在边疆吧。”

赵构眼中寒光一闪,杀意尽显。

在他看来,秦国最大的威胁不是别的,正是这位扶苏!

先是联合大唐,识破他的围杀计划,使他失去赵地;接着又夺走九州鼎,将墨家带回秦国……

这样的对手,无论如何都要除掉!

绝不能让秦国因他而崛起!

众臣听出赵构话中杀机,纷纷心头一震。

欧阳修试探地问道:“陛下打算如何行动?是派人前去刺杀?”

“刺杀?未免太轻率了。秦国黑冰台不是摆设。”

赵构收起先前的凝重,嘴角再度浮现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既然要动手,那就干脆干一票大的!”

“这一回,我不但要他性命,还要将整个秦国纳入我大宋版图!”

话语中透着强烈的野心。

他天性懒散,连朝政都懒得过问,索性尽数交予群臣处理,再设法让诸臣相互牵制,以保皇权稳固。

他喜欢那种掌控全局、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

然而赵地的陷落,却让他第一次尝到屈辱的滋味。于是他动了杀心,要展开一场疯狂的报复。

一场针对整个秦国的报复。

看着赵构那张略显病态却满是狠厉的脸,群臣皆低着头,不敢言语。

良久,赵构才缓缓平复情绪。

或许是刚才情绪起伏太大,显得有些疲惫,他语气微弱地对秦桧说道:“照我先前交代的去办。”

“这次,不能出任何差错。”

“臣,领命。”

秦桧躬身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