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指尖上的国界(1 / 2)

绣针穿过细绢的声响,如同雨打芭蕉,在卢浮宫东方非遗展的展厅里持续了整整三日。当小满绣完《百鸟朝凤》的最后一针——那只浴火重生的凤凰右眼时,针尖不慎刺破了她的食指。血珠渗出,恰滴在凤凰的冠羽上。

\"别动。\"姜芸轻声制止了想要擦拭的小满,自己取过绣针,蘸取少许金线,就着那点猩红细细勾勒。不过三五针,血渍便化作冠羽上一抹独特的绛红,在灯光下流转着生命的光泽。

\"现在,它真正活过来了。\"姜芸放下针,声音里带着三日不眠的沙哑。

开展时间迫在眉睫。林晓快步走来,目光在完成的作品上停留一瞬,难掩惊艳,随即低声道:\"媒体已经入场,玛利亚女士在周旋。皮埃尔刚刚被警方带走,山崎那边...\"

\"先开展。\"姜芸打断她,亲手将绣屏挂上展墙。转身时,她不着痕迹地按了按心口——就在绣品完成的刹那,灵泉空间剧烈震动,池边的红色纹路又深了几分,像是警告,又像是共鸣。

展厅灯光大亮。

人流如织。金发碧眼的观众们在三幅苏绣作品前驻足流连——《百鸟朝凤》的盲绣版占据中央,左侧是历经沧桑的荷花绣屏,右侧是小满的《星空》。不同于传统观展的静默,这里的观众发出压抑不住的惊叹。

\"难以置信,这是盲人绣师的作品?\"

\"看这凤凰,仿佛下一秒就要振翅飞出来。\"

最动人的是一位盲人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他戴上白手套,轻轻抚摸《百鸟朝凤》的绣面。他的手指在凤凰的羽翼上流连,在百鸟的喙尖停留,最终停在那抹意外的绛红上。

\"我看见了。\"他用法语喃喃,眼眶湿润,\"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红色。热切的,奔放的,像...火焰在指尖燃烧。\"

小安静静站在一旁。当林晓将记者的话翻译给她时,她微微侧首,仿佛在聆听指尖残留的触感。然后,她抬起双手,在胸前做了一个复杂的手语。

\"她说,\"林晓翻译道,\"色彩本就可以触摸。红色是烫的,蓝色是凉的,白色是轻的。这幅绣品里,有她触摸过的所有温度。\"

这番话通过同声传译,在展厅里激起更大的波澜。镁光灯闪成一片,记者们争相记录这颠覆性的艺术理念。姜芸站在人群外围,看着小满被包围在闪光灯中,恍惚间像是看到了另一个自己——那个曾经只能在暗处绣活,如今却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的姑娘。

\"姜女士?\"一个沉稳的声音打断她的思绪。法国文化部官员德布罗意先生不知何时来到她身边,\"总统夫人希望能亲自体验苏绣。\"

贵宾室内,总统夫人在姜芸的指导下拿起绣针。细小的银针在保养得宜的手指间显得笨拙,丝线屡次滑脱。夫人无奈一笑:\"看起来比外交谈判还要难。\"

\"刺绣本就是一场谈判。\"姜芸轻扶她的手,引导针尖穿过细绢,\"与丝线的韧性谈判,与布料的纹理谈判,最终与自己的耐心谈判。\"

夫人若有所悟,在姜芸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针。放下针时,她郑重道:\"法国愿意与这样的智慧深度合作。我们计划将触觉刺绣纳入明年的非遗交流项目。\"

消息很快传开。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姜芸接连收到五家欧洲奢侈品品牌的合作邀约。但在谈判桌上,她态度坚决。

\"苏绣技法必须完整保留,不能为了量产简化针法。\"

\"姜女士,您要明白市场的需求...\"某品牌代表试图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