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芸紧紧抱着日记,仿佛抱着一个失散多年的亲人。她翻开日记,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她一页页地翻找,终于,在日记的末尾,她看到了那段被空间日记隐去的关键文字:
“灵泉之源,非在别处,而在苏州绣娘祖祠地脉之中。此泉乃历代绣娘匠心所化,非一人之力可启。若要重燃其生机,需集‘匠心’之纯,‘传承’之序,‘团结’之力,三者合一,方能使泉水复涌,光耀后世。”
原来如此!姜芸恍然大悟。灵泉的枯竭与复苏,从来都与她个人无关,而是与整个苏绣群体的命运紧密相连。她修复古绣的匠心,她将技术传授给众人的传承,以及合作社在灾难中展现的团结,正是激活灵泉的三把钥匙!
就在姜芸心潮澎湃之际,她的手机响了。是县里公安局的王队长。
“姜芸同志,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王队长的声音严肃而凝重,“我们通过国际刑警组织那边得到消息,山崎株式会社在日本正式提交了‘苏绣’商标的国际注册申请,并且……申请已经被初步受理了。”
“什么?!”姜芸的心猛地一沉,刚刚因日记而升起的喜悦瞬间被一股寒意覆盖。山崎虽然被捕,但他的阴谋却在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他们不仅要偷技艺,现在连“苏绣”这个名字都要抢走了!
“别急,”王队长安慰道,“我们已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汇报了情况,他们会启动异议程序。但这将是一场持久战,一场国际层面的专利博弈。你们要做好准备。”
挂掉电话,展厅里的喧嚣仿佛都离她远去。姜芸看着手中的日记,又看了看展台上那幅浴火重生的凤凰,一股前所未有的决心从心底升起。他们烧了她的仓库,她就建一个更好的;他们偷了她的绣品,她就绣出更震撼的;现在,他们要抢苏绣的名字,那她就走到国际上去,告诉全世界,什么才是真正的苏绣!
她深吸一口气,想起了那个从火场灰烬中飘出、自动飞入她手中的民国小盒子。她从随身的包里拿出那个盒子,用从工具箱里找到的配套钥匙打开了它。
盒子里,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枚温润的玉印。玉印的顶端,雕刻着一朵精致的莲花,印座上,刻着四个篆字——“苏绣传承”。
姜芸拿出印泥,将玉印郑重地盖在一块白色的丝绸上。当玉印抬起时,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了。印泥之下,并非传统的红色印记,而是一个由无数细微针脚组成的、极其复杂的图案。在展厅灯光的照射下,那些针脚仿佛活了过来,流转着一层淡淡的光晕,组成了一个类似二维码,却又充满古典韵味的“非遗溯源编码”。
这枚印章,就是苏绣身份的证明,是传承千年的密码!
姜芸拿起那本完整的民国日记,翻到了最后一页。在那里,她看到了一幅用金线绣成的图案。图案上,五大洲的轮廓被一根根丝线连接起来,丝线的交汇处,是一双双正在刺绣的手。这图案的构图,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标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她明白了。苏绣的未来,不仅仅在中国,更在全世界。
她将玉印和日记小心翼翼地收好,眼神变得无比坚定。她走到小满、林晓和张师傅身边,看着他们脸上交织着喜悦与担忧的神情,缓缓开口:
“山崎想抢走我们的名字,那我们就去把它拿回来。下一场博弈,不在村里,不在省城,而在国际舞台上。”
她举起手中的《涅盘》绣品,凤凰的眼眸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第二卷的故事结束了,但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我们要守护的,是苏绣的过去,更是苏绣的未来。从今天起,我们的战场,是整个世界。”
夕阳的余晖透过会展中心的玻璃穹顶,洒在姜芸和她的同伴们身上,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金色的铠甲。远方,一场关于文化、技艺与尊严的战争,已然拉开序幕。而她们,将带着千年的匠心与浴火重生的勇气,踏上这条充满荆棘却又荣光的道路。